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四逆汤化学成分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前言第17-21页
第一部分 四逆汤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21-169页
 第一章 四逆汤指纹图谱的研究第23-99页
  第一节 淡附片HPLC-MS指纹图谱的研究第23-41页
   一、仪器与试药第25-26页
    (一) 仪器第25页
    (二) 试药第25-26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26-39页
    (一) 超声前处理条件优化第26-28页
     1、正交设计试验第26页
     2、数据处理第26-27页
     3、验证试验第27-28页
    (二) 乌头碱的HPLC-MS含量测定第28-34页
     1、色谱条件第28页
     2、质谱条件第28-29页
      (1) 监测离子的选择第28页
      (2) 质谱条件的确定第28-29页
     3、溶液的制备第29-30页
      (1) 乌头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9页
      (2) 淡附片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29-30页
     4、方法学考察第30-33页
      (1) 系统适应性考察第30页
      (2) 线性关系考察第30-31页
      (3) 精密度考察第31页
      (4) 稳定性考察第31-32页
      (5) 重复性考察第32页
      (6) 检测限考察第32页
      (7) 定量限考察第32页
      (8) 加样回收率考察第32-33页
     5、样品测定第33-34页
    (三) 淡附片HPLC-MS指纹图谱第34-39页
     1、色谱条件第34页
     2、质谱条件第34页
     3、淡附片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34页
     4、淡附片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34-35页
      (1) 淡附片水煎液的制备第34页
      (2) 淡附片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34-35页
     5、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第35-39页
      (1) 稳定性考察第35-37页
      (2) 精密度考察第37-38页
      (3) 重复性考察第38-39页
   三、讨论第39-40页
   四、小结第40-41页
  第二节 干姜HPLC-MS和GC-MS指纹图谱的研究第41-71页
   一、仪器与试药第43-44页
    (一) 仪器第43页
    (二) 试药第43-44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44-67页
    (一) 不挥发性成分的超声前处理条件优化第44-46页
     1、正交设计试验第44页
     2、数据处理第44-45页
     3、验证试验第45-46页
    (二) 6-姜酚的HPLC-DAD含量测定第46-50页
     1、色谱条件第46页
     2、溶液的制备第46页
      (1) 6-姜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6页
      (2) 干姜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46页
     3、方法学考察第46-49页
      (1) 系统适应性考察第46页
      (2) 线性关系考察第46-47页
      (3) 精密度考察第47-48页
      (4) 稳定性考察第48页
      (5) 重复性考察第48-49页
      (6) 检测限考察第49页
      (7) 定量限考察第49页
      (8) 加样回收率考察第49页
     4、样品测定第49-50页
    (三) 干姜不挥发性成分HPLC-MS指纹图谱第50-56页
     1、色谱条件第50页
     2、质谱条件第50-51页
     3、干姜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51页
     4、干姜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51-52页
      (1) 干姜水煎液的制备第51页
      (2) 干姜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51-52页
     5、HPLC-MS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第52-56页
      (1) 稳定性考察第52-53页
      (2) 精密度考察第53-54页
      (3) 重复性考察第54-56页
    (四) 干姜挥发油的前处理条件优化第56-61页
     1、正交设计试验制备第56-58页
      (1) 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6页
      (2) 数据处理第56-57页
      (3) 验证试验第57-58页
     2、均匀设计试验制备第58-61页
      (1) 制备条件的优化第58-59页
      (2) 数据处理第59-60页
      (3) 验证试验第60-61页
    (五) 干姜挥发油GC-MS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第61-67页
     1、色谱条件第61页
     2、质谱条件第61页
     3、干姜挥发油指纹图谱的采集第61页
     4、GC-MS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第61-66页
      (1) 稳定性考察第62-63页
      (2) 精密度考察第63-64页
      (3) 重复性考察第64-66页
     5、干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第66-67页
   三、讨论第67-68页
   四、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三节 炙甘草HPLC-MS指纹图谱的研究第71-88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72页
    (一) 仪器第72页
    (二) 试药第72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72-84页
    (一) 超声前处理条件优化第72-74页
     1、正交设计试验第72-73页
     2、数据处理第73-74页
     3、验证试验第74页
    (二) 甘草酸的HPLC-DAD含量测定第74-79页
     1、色谱条件第74页
     2、溶液的制备第74-75页
      (1) 甘草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4-75页
      (2) 炙甘草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75页
     3、方法学考察第75-78页
      (1) 系统适应性考察第75页
      (2) 线性关系考察第75-76页
      (3) 精密度考察第76页
      (4) 稳定性考察第76-77页
      (5) 重复性考察第77页
      (6) 检测限考察第77页
      (7) 定量限考察第77页
      (8) 加样回收率考察第77-78页
     4、样品测定第78-79页
    (三) 炙甘草HPLC-MS指纹图谱第79-84页
     1、色谱条件第79页
     2、质谱条件第79页
     3、炙甘草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79页
     4、炙甘草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79-80页
      (1) 炙甘草水煎液的制备第79页
      (2) 炙甘草水煎液指纹图谱的采集第79-80页
     5、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第80-84页
      (1) 稳定性考察第80-81页
      (2) 精密度考察第81-83页
      (3) 重复性考察第83-84页
   三、讨论第84-85页
   四、小结第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第四节 四逆汤HPLC-MS指纹图谱的研究第88-99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88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88-96页
    (一) 色谱条件第88-92页
     1、有机相的选择第89-90页
     2、醋酸含量的选择第90-91页
     3、醋酸铵浓度的选择第91-92页
    (二) 质谱条件第92页
    (三)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92页
    (四)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第92-96页
     1、稳定性考察第92-93页
     2、精密度考察第93-95页
     3、重复性考察第95-96页
   三、讨论第96-97页
   四、小结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二章 四逆汤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99-169页
  第一节 淡附片HPLC-TOF-MS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99-115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100页
    (一) 仪器第100页
    (二) 试药第100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00-112页
    (一) 色谱条件第100页
    (二) 质谱条件第100页
    (三) 淡附片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00页
     1、淡附片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100页
     2、淡附片水煎液的制备第100页
    (四) 淡附片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第100-104页
    (五) 淡附片HPLC-TOF-MS化学成分分析第104-112页
     1、淡附片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04-109页
      (1) HPLC-TOF-MS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采集第104页
      (2) 苯甲酰中乌头胺色谱峰准确质量的获取第104-105页
      (3) 苯甲酰中乌头胺元素组成的确认第105页
      (4) 苯甲酰中乌头胺同位素分布比较第105-106页
      (5) 异构体的归属第106页
      (6) 淡附片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06-109页
     2、淡附片甲醇提取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09-112页
   三、讨论第112-113页
   四、小结第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5页
  第二节 干姜HPLC-TOF-MS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115-138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115页
    (一) 仪器第115页
    (二) 试药第115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15-137页
    (一) 色谱条件第115页
    (二) 质谱条件第115-116页
    (三) 干姜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16页
     1、干姜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116页
     2、干姜水煎液的制备第116页
    (四) 干姜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第116页
    (五) 干姜HPLC-TOF-MS化学成分分析第116-137页
     1、干姜甲醇提取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16-131页
      (1) HPLC-TOF-MS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采集第116-122页
      (2) 6-姜酚色谱峰准确质量的获取第122页
      (3) 6-姜酚相关离子元素组成的确认第122-123页
      (4) 6-姜酚同位素分布比较第123页
      (5) 异构体的归属第123-124页
      (6) 干姜甲醇提取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24-131页
     2、干姜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31-137页
   三、讨论第137页
   四、小结第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38页
  第三节 炙甘草HPLC-TOF-MS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138-161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138-139页
    (一) 仪器第138-139页
    (二) 试药第139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39-160页
    (一) 色谱条件第139页
    (二) 质谱条件第139页
    (三) 炙甘草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39页
     1、炙甘草甲醇提取液的制备第139页
     2、炙甘草水煎液的制备第139页
    (四) 炙甘草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第139页
    (五) 炙甘草HPLC-TOF-MS化学成分分析第139-160页
     1、炙甘草甲醇提取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39-155页
      (1) HPLC-TOF-MS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采集第139-140页
      (2) 甘草酸色谱峰准确质量的获取第140-147页
      (3) 甘草酸相关离子元素组成的确认第147页
      (4) 甘草酸同位素分布比较第147-148页
      (5) 异构体的归属第148-149页
      (6) 炙甘草甲醇提取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49-155页
     2、炙甘草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55-160页
   三、讨论第160页
   四、小结第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1页
  第四节 四逆汤HPLC-TOF-MS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第161-169页
   一、仪器和试药第162页
    (一) 仪器第162页
    (二) 试药第162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62-167页
    (一) 色谱条件第162页
    (二) 质谱条件第162页
    (三) 四逆汤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62页
    (四) 四逆汤HPLC-TOF-MS化学成分分析第162-167页
     (1) HPLC-TOF-MS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采集第162-163页
     (2) 四逆汤化学成分的分析第163-167页
   三、讨论第167-168页
   四、小结第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69页
第二部分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第169-195页
 第一章 四逆汤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第171-187页
  一、动物、仪器和试剂第171-172页
   (一) 实验动物第171页
   (二) 仪器第171页
   (三) 试剂第171-172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72-183页
   (一) 不同配比四逆汤水煎液的制备第172页
   (二) SOD活性抑制率的测定第172-173页
    1、动物模型的复制第172页
    2、工作液的制备第172页
    3、心肌组织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72页
    4、检测步骤第172-173页
    5、抑制率的计算第173页
    6、测定结果第173页
   (三) 药效物质基础的评价第173-183页
    1、四逆汤指纹图谱的采集第173-174页
    2、共有色谱峰的匹配第174页
    3、共有色谱峰的标准化第174页
    4、相关分析第174-175页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175-183页
  三、讨论第183页
  四、小结第183-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7页
 第二章 四逆汤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拆方研究第187-195页
  一、动物、仪器和试剂第187页
  二、方法与结果第187-193页
   (一) 给药组水煎液的制备第187页
   (二) 动物模型的复制第187-188页
   (三) 工作液的制备第188页
   (四) 心肌组织样品溶液的制备第188页
   (五) 检测步骤第188页
   (六) 抑制率的计算第188页
   (七) 测定结果与方差分析第188-193页
    1、测定结果第188页
    2、空白对照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第188-189页
    3、四逆汤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第189页
    4、四逆汤组与缺味四逆汤组比较第189-191页
     (1) 四逆汤组与干姜+炙甘草组比较第189-190页
     (2) 四逆汤组与淡附片+炙甘草组比较第190页
     (3) 四逆汤组与淡附片+干姜组比较第190-191页
    5、缺炙甘草四逆汤组(淡附片+干姜组)与组方药材比较第191页
     (1) 淡附片+干姜组与干姜组比较第191页
     (2) 淡附片+干姜组与淡附片组比较第191页
    6、淡附片药效验证第191-192页
     (1) 淡附片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第191-192页
     (2) 淡附片组与四逆汤组比较第192页
    7、其它药材的作用第192-193页
     (1) 干姜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第192-193页
     (2) 炙甘草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第193页
  三、讨论第193-194页
  四、小结第194页
  参考文献第194-195页
致谢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多酚对化疗脱发的预防作用研究
下一篇:通络方药对糖尿病和肥胖大鼠心肌与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