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课题的提出背景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城市污水及其处理工艺 | 第16-30页 |
·城市污水 | 第16-20页 |
·城市污水的来源 | 第16页 |
·城市污水的水质 | 第16-17页 |
·城市污水的组成 | 第17-19页 |
·城市污水的回用 | 第19页 |
·城市污水排放标准 | 第19-20页 |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 第20-27页 |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 第20-22页 |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 第22-27页 |
·活性污泥系统的设计 | 第27-30页 |
·有机负荷法 | 第27-28页 |
·污泥龄法 | 第28页 |
·数学模型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A~2/O)模型的建立 | 第30-43页 |
·营养物质去除过程机理 | 第30-32页 |
·水力学 | 第30页 |
·营养物质去除的生化反应 | 第30-32页 |
·A~2/O工艺介绍 | 第32-39页 |
·A~2/O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 第32-34页 |
·A~2/O工艺设计计算 | 第34-39页 |
·工艺模型的建立 | 第39-41页 |
·城市污水一级处理水质模型 | 第39页 |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A~2/O)水质模型 | 第39-41页 |
·模型分析 | 第41-43页 |
·BOD模型分析 | 第41页 |
·TN模型分析 | 第41-42页 |
·TP模型分析 | 第42-43页 |
第四章 A~2/O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 | 第43-55页 |
·各参数对 A~2/O工艺的影响 | 第43-45页 |
·污水中可降解有机物对除磷脱氮的影响 | 第43-44页 |
·污泥龄的影响 | 第44页 |
·溶解氧(DO)的影响 | 第44页 |
·混合液回流比的影响(内回流) | 第44-45页 |
·污泥回流比的影响(外回流) | 第45页 |
·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45页 |
·A~2/O工艺运行情况分析 | 第45-55页 |
·BOD的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第45-50页 |
·TN的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第50-51页 |
·TP的去除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及事故分析 | 第55-59页 |
·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管理 | 第55-56页 |
·控制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 | 第55-56页 |
·减少出水悬浮物 | 第56页 |
·调节回流污泥量 | 第56页 |
·其他异常问题 | 第56页 |
·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风险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污水处理厂事故风险评价及参数调整 | 第59-68页 |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 第59-60页 |
·基本概念 | 第59页 |
·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59-60页 |
·污水处理厂事故时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 | 第60-63页 |
·污水处理厂事故时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 第60-62页 |
·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 | 第62页 |
·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环境风险减缓措施分析 | 第62-63页 |
·基于环境风险评价的参数调整 | 第63-68页 |
·污泥回流比(R)参数的调整 | 第64-66页 |
·混合液回流比(r)参数的调整 | 第66-67页 |
·溶解氧参数的调整 | 第67-68页 |
第七章 实例分析 | 第68-76页 |
·工程概况 | 第68-69页 |
·环境风险评价 | 第69-71页 |
·一级处理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 | 第69-70页 |
·二级处理出水的环境风险评价 | 第70-71页 |
·风险调整 | 第71-72页 |
·污泥回流比(R)参数的调整 | 第71页 |
·混合液回流比(r)参数的调整 | 第71-72页 |
·溶解氧参数的调整 | 第72页 |
·调整后的环境风险 | 第72-75页 |
·本章结论 | 第75-76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建议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