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陆九渊(象山,1139~1193年)及其学派论文

“本心”与“此心”--陆象山“本心论”的思想蕴藉与视域彰显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4页
第一章 "本心"的确立——"涵摄"与"发扬"第14-24页
 第一节 "因读《孟子》而自得之"——孟子与象山第14-19页
 第二节 "心只是一个心"——"本心"的基本品格第19-24页
第二章 "心"与"理"——从"宇宙整体"出发第24-36页
 第一节 关于象山之"粗处"第24-27页
 第二节 "心"与"理"的"对扬"与"双重纠缠"第27-36页
第三章 "此心"与"此理"——"当下状态"的呈现第36-45页
 第一节 "绵延生成"与"当下即是"——存在状态之转向第36-39页
 第二节 "此心"之召唤与实现其自身第39-45页
第四章 "本心论"所开启的"新视域"——从"超越性问题"争论说起第45-59页
 第一节 对"超越性"争论的分析以及象山"新视域"的开启第45-54页
 第二节 "收拾精神,自做主宰"——"德性个体"之树立及其意义第54-59页
第五章 儒学向何处去?——"新视域"对"内圣外王"框架的扬弃第59-75页
 第一节 说"外王悖论"——宋明儒学"内圣外王"理论之反思第59-67页
 第二节 也说"良知坎陷"——新儒家的"桎梏"与"新视域"的开创性第67-75页
结语:概论儒学"新视域"的"十二纲领"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天人合一”思想研究
下一篇:语言哲学视域下的语言可交流性--以解析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为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