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0-12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基本结构和传动系统 | 第10-11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特点 | 第12-13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研制与发展 | 第13-19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国外研制情况 | 第13-16页 |
| ·国外三辊行星轧机研究和应用 | 第14-15页 |
| ·国外HRM轧机的研究和应用 | 第15-16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国内研制情况 | 第16-17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发展前景 | 第17-19页 |
| ·PSW作为粗轧机 | 第17页 |
| ·PSW为冷加工提供坯料 | 第17-18页 |
| ·PSW可作为无缝管材轧机 | 第18-19页 |
| ·三辊行星轧机的国内外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 ·结构设计与传动原理分析 | 第19页 |
| ·轧制过程的运动分析 | 第19-20页 |
| ·辊型设计理论 | 第20页 |
| ·轧制力计算 | 第20-21页 |
| ·轧制过程有限元分析 | 第21页 |
|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轧件变形区微分几何模型 | 第24-3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轧辊的锥面方程及幺法矢 | 第24-25页 |
| ·坐标变换矩阵 | 第25-28页 |
| ·建立坐标系 | 第25-26页 |
| ·坐标变换矩阵 | 第26-28页 |
| ·轧辊与轧件接触点的相对速度 | 第28-30页 |
| ·轧件表面方程和接触线方程 | 第30-32页 |
| ·转化轮系传动比i_(rb)~H和螺旋运动参数p | 第32-33页 |
| ·转化轮系传动比i_(rb)~H | 第32页 |
| ·螺旋运动参数p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轧制过程力能参数的计算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轧件形状 | 第34-37页 |
| ·轧件的轴面形状 | 第34-36页 |
| ·轧件的端面形状 | 第36-37页 |
| ·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 | 第37-39页 |
| ·接触线和边缘线 | 第37-38页 |
| ·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 | 第38-39页 |
| ·单位压力 | 第39-44页 |
| ·轧制力 | 第44-46页 |
| ·轧制力矩 | 第46-47页 |
| ·功率计算与电动机选择 | 第47-48页 |
| ·实例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有限元法及ANSYS/LS-DYNA | 第54-70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有限元法 | 第54-60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 | 第55-56页 |
| ·塑性成形中的有限元法 | 第56-58页 |
|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58-60页 |
| ·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与ANSYS/LS-DYNA | 第60-68页 |
| ·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 | 第60-62页 |
| ·ANSYS/LS-DYNA简介 | 第62页 |
| ·LS-DYNA分析的一般流程 | 第62-63页 |
| ·LS-DYNA单元类型和材料模型 | 第63-64页 |
| ·LS-DYNA单元类型 | 第63页 |
| ·LS-DYNA材料模型 | 第63-64页 |
| ·LS-DYNA网格划分 | 第64-65页 |
| ·LS-DYNA接触问题 | 第65-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PSW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 | 第70-76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三辊行星轧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0-73页 |
| ·轧制过程假设条件 | 第70-71页 |
| ·模拟参数的选择 | 第71-72页 |
| ·轧辊与轧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2-73页 |
| ·定义接触和约束 | 第73-74页 |
| ·接触分析 | 第73页 |
| ·轧件轴线的约束 | 第73-74页 |
| ·定义载荷 | 第74-75页 |
| ·沙漏控制 | 第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六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6-88页 |
| ·引言 | 第76页 |
| ·轧件等效应力和等效塑性应变分析 | 第76-82页 |
| ·轧件等效应力分析 | 第76-78页 |
| ·轧件等效塑性应变分析 | 第78-82页 |
| ·轧辊受力分析 | 第82-83页 |
| ·轧件前后端节点位移和速度分析 | 第83-84页 |
| ·转化轮系传动比i_(rb)~H和螺旋运动参数p的讨论 | 第84-86页 |
| ·中性面 | 第86-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展望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
| 附录B (ANSYS/LS-DYNA部分命令流文件说明)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