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健脾疏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9页
临床研究第9-17页
 一、临床资料第9-12页
  (一) 西医诊断标准第9页
  (二) 中医诊断标准第9页
  (三) 试验病例标准第9-10页
  (四) 症状积分评定标准第10-11页
  (五) 病例一般资料第11-12页
 二、治疗方法第12-13页
 三、观察指标第13页
  (一) 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第13页
  (二) 监测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及其它不良反应第13页
 四、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一) 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二)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13页
  (三) 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3页
 五、统计学处理方法第13-14页
 六、治疗结果第14-17页
  (一) 治疗前后常见症状的变化第14-15页
  (二)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第15-16页
  (三)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第16页
  (四) 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第16-17页
讨论第17-31页
 一、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第17-21页
  (一) 胃肠道动力障碍第17-18页
  (二) 内脏敏感性增高第18页
  (三)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第18-19页
  (四) 社会心理因素第19-20页
  (五) 神经内分泌系统第20-21页
 二、从祖国医学理论认识FD第21-24页
  (一) 中医归属及历史沿革第21页
  (二) 肝郁脾虚型FD 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1-23页
  (三) 治则治法第23-24页
 三、健脾疏肝汤的方药分解第24-28页
  (一) 方解第24-26页
  (二) 现代药理研究摘要第26-28页
 四、健脾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探讨第28-31页
  (一) 调节胃肠运动第28-29页
  (二) 降低内脏的高敏感性第29页
  (三) 抗幽门螺杆菌第29页
  (四) 调节胃肠激素水平第29页
  (五)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第29-30页
  (六)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7页
综述第37-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八龙汤治疗湿热挟瘀型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古方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两虚证的临床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