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及选题的意义 | 第9-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9-13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规定 | 第15-22页 |
一、循环经济的一般 | 第15-20页 |
(一)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起源 | 第16-17页 |
(三) 循环经济的3R 原则 | 第17-19页 |
(四)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19-20页 |
二、循环经济的特殊 | 第20-22页 |
(一) 发展循环经济所面对的人口问题艰巨 | 第20页 |
(二) 发展循环经济所面对的能源与资源压力过大 | 第20-21页 |
(三) 发展循环经济所面对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 | 第22-33页 |
一、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一) 马克思循环经济的含义 | 第22页 |
(二)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 第22-24页 |
(三) 关于生产、排泄物再循环的思想 | 第24-25页 |
(四) 马克思关于节约思想 | 第25-26页 |
二、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一) 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 第26-27页 |
(二) 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性 | 第27页 |
(三) 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性 | 第27页 |
(四) 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性 | 第27页 |
三、马克思关于循环经济实现的条件的论述 | 第27-33页 |
(一) 提高认识 | 第27-28页 |
(二) 发展科技 | 第28-29页 |
(三) 明确权责关系、树立法治观念 | 第29-30页 |
(四) 综合治理 | 第30页 |
(五) 改变现行的社会制度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 第33-41页 |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一)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 第33页 |
(二)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二、我国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34-41页 |
(一) 西部地区目前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 | 第34-38页 |
(二)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经验 | 第38-41页 |
第四章 运用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加快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 第41-45页 |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 第41-42页 |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 第41页 |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 第41页 |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 第41-42页 |
二、运用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振兴循环经济 | 第42-45页 |
(一) 提高思想认识 | 第42-43页 |
(二) 推进科技进步 | 第43页 |
(三) 加快循环经济立法 | 第43-44页 |
(四)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化 | 第44页 |
(五)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