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木初代培养及褐变影响因子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 | 第8页 |
·影响组培外植体褐变的因子 | 第8-10页 |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 第8-9页 |
·培养基 | 第9-10页 |
·培养条件 | 第10页 |
·克服外植体褐变的措施 | 第10-12页 |
·外植体的选择及预处理 | 第10页 |
·添加抑制剂和吸附剂 | 第10-11页 |
·其他方法 | 第11-12页 |
·褐变的机理 | 第12-13页 |
·自由基伤害假说 | 第12页 |
·酚-酶区域性分布假说 | 第12-13页 |
·保护酶系统假说 | 第13页 |
·黄连木概况 | 第13-17页 |
·黄连木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黄连木的经济价值 | 第13-14页 |
·黄连木的观赏价值及在园林中应用 | 第14页 |
·黄连木繁殖方式及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初代培养设计 | 第18-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外植体最佳灭菌措施的筛选 | 第18页 |
·腋芽诱导最佳培养基的筛选 | 第18-19页 |
·黄连木外植体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9-21页 |
·外植体生理状态 | 第19-20页 |
·不同预处理试验 | 第20页 |
·取材时间对外植体污染与褐变的影响试验 | 第20页 |
·培养基浓度对褐变的影响试验 | 第20页 |
·糖类物质对褐变的影响 | 第20-21页 |
·水解乳蛋白对褐变的影响 | 第21页 |
·转接周期对褐变的影响 | 第21页 |
·培养温度对褐变的影响 | 第21页 |
·数据统计方法与分析工具 | 第21-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初代培养 | 第23-28页 |
·灭菌措施对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影响 | 第23页 |
·基本培养基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 第23-28页 |
·黄连木外植体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8-36页 |
·不同来源外植体对褐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外植体取材部位对褐变的影响 | 第29页 |
·不同预处理措施对褐变的影响 | 第29页 |
·外植体采集时期对褐变的影响 | 第29-30页 |
·琼脂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第30-31页 |
·褐变抑制剂种类及浓度对褐变的影响 | 第31-32页 |
·糖类物质对褐变的影响 | 第32页 |
·水解乳蛋白对褐变的影响 | 第32-33页 |
·转接周期对褐变的影响 | 第33-34页 |
·培养温度对褐变的影响 | 第34-3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6-40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黄连木组织培养条件 | 第36页 |
·外植体的选取 | 第36页 |
·外植体无菌体系的建立 | 第36页 |
·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 第36页 |
·外植体褐变影响因子的研究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 第37页 |
·关于无菌繁殖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褐变影响因素 | 第38页 |
·其他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附图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