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1.前言 | 第12-15页 |
·立题依据 | 第12-14页 |
·款冬花缺乏规范化的栽培模式,质量参差不齐 | 第12页 |
·目前款冬花药材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制约了发展 | 第12-13页 |
·款冬花为重庆著名的道地药材,栽培历史悠久,款冬花规范化种植研究有利于促进重庆道地药材和产地的经济发展。 | 第13页 |
·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通力合作,为研究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 第13-14页 |
·研究项目的提出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本草考证与历史使用情况研究 | 第15-22页 |
·款冬花名称考证 | 第15页 |
·同物异名原因分析 | 第15-16页 |
·款冬产地考证 | 第16-17页 |
·款冬花的品种考证 | 第17-19页 |
·款冬花性效考证 | 第19-20页 |
·款冬性味记载 | 第19页 |
·款冬功效记载 | 第19-20页 |
·讨论 | 第20-22页 |
3.款冬植物学、药材性状及组织显微学研究 | 第22-41页 |
·款冬植物学研究 | 第22-26页 |
·植物形态: | 第23-24页 |
·款冬花药材形态 | 第24-26页 |
·款冬花组织显微学研究 | 第26-39页 |
·叶的组织显微学特征 | 第27-30页 |
·根及根茎的组织显微学特征 | 第30-32页 |
·花梗及苞片的组织显微学特征 | 第32-34页 |
·花的组织显微学特征 | 第34-37页 |
·粉末的显微学特征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4.款冬规范化栽培研究及栽培标准的制定 | 第41-79页 |
·款冬产地环境适宜性的研究 | 第41-52页 |
·水样、大气、土壤的检测 | 第43-47页 |
·款冬花生长土壤的研究 | 第47-52页 |
·栽培方式、密度与移栽时间的试验 | 第52-54页 |
·移栽试验 | 第52-53页 |
·栽培时间试验 | 第53-54页 |
·连作试验 | 第54页 |
·款冬花的肥效研究试验 | 第54-71页 |
·单一肥效试验 | 第54-62页 |
·因子施肥试验(综合施肥试验) | 第62-65页 |
·生长调节剂试验 | 第65-68页 |
·款冬花植株调整和田间管理试验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款冬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说明 | 第71-75页 |
·病害 | 第72-74页 |
·虫害 | 第74-75页 |
·收获加工试验 | 第75-76页 |
·收获时间研究: | 第75-76页 |
·收获方法 | 第76页 |
·加工 | 第76页 |
·结论 | 第76-79页 |
5.款冬花质量研究 | 第79-98页 |
·款冬花的常规鉴别研究 | 第79-80页 |
·药材资源的收集 | 第79-80页 |
·药材的来源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 | 第80页 |
·药材的理化鉴别 | 第80页 |
·款冬花检查项目的研究 | 第80-83页 |
·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浸出物含量测定 | 第80-81页 |
·农药残留、重金属、As的检测 | 第81-82页 |
·微生物限度检查 | 第82-83页 |
·款冬花黄酮类成分的测定与品质评价 | 第83-98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8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84-86页 |
·不同产地的款冬花芦丁含量测定 | 第86-87页 |
·不同产地款冬花总黄酮的测定 | 第87-89页 |
·栽培方式对款冬花品质的影响 | 第89-91页 |
·施肥对款冬花品质的影响 | 第91-94页 |
·不同产地款冬花的金丝桃苷含量测定 | 第94-96页 |
·结果分析: | 第96-98页 |
6 款冬酮检测方法建立与款冬花不同样品中的款冬酮含量比较研究 | 第98-107页 |
·款冬酮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98-102页 |
·款冬花样品提取分离条件试验 | 第98-99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99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99-102页 |
·款冬花不同样品的款冬酮含量比较 | 第102-104页 |
·不同产地采收品种的款冬酮含量比较 | 第102-103页 |
·不同季节采收品种的款冬酮含量比较 | 第103-104页 |
·款冬花指纹图谱研究 | 第104-10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07页 |
7 款冬内生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 第107-113页 |
·款冬内生菌的分离 | 第108-109页 |
·材料 | 第108页 |
·培养基 | 第108页 |
A、分离培养基:水琼脂培养基 | 第108页 |
·方法 | 第108页 |
·结果 | 第108-109页 |
·具有抗菌活性款冬内生菌的筛选 | 第109-110页 |
·材料 | 第109页 |
·方法 | 第109页 |
·结果 | 第109-110页 |
·TE-R7的形态学鉴定 | 第110-112页 |
·材料 | 第110页 |
·培养基 | 第110页 |
·方法 | 第11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3页 |
8 总结与讨论 | 第113-118页 |
附1 款冬花GAP标准操作规程 | 第118-124页 |
·内容适用范围 | 第118页 |
·质量及检测引用标准 | 第118页 |
·栽培基地条件 | 第118-119页 |
·款冬生长适宜的生态环境 | 第118-119页 |
·产地环境适宜性的选择 | 第119页 |
·品种、种根质量要求 | 第119-120页 |
·品种类型 | 第119页 |
·种根质量要求 | 第119-120页 |
·栽培技术要点 | 第120-123页 |
·款冬花栽培期和栽植 | 第120页 |
·施肥 | 第120-121页 |
·植株调整和中耕除草 | 第121页 |
·培土 | 第121-122页 |
·款冬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第122-123页 |
·采收与加工 | 第123页 |
·质量标准及检测 | 第123-124页 |
·质量标准 | 第123-124页 |
·质量监测 | 第124页 |
·包装、储藏与运输 | 第124页 |
附2 款冬花药材质量标准 | 第124-126页 |
·鉴别 | 第124-125页 |
·检查 | 第125-126页 |
·含量测定 | 第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0页 |
9 款冬花研究综述 | 第130-133页 |
·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30-132页 |
·黄酮类成分: | 第130页 |
·萜类成分: | 第130-131页 |
·生物碱类成分: | 第131-132页 |
·药理研究进展 | 第132-133页 |
·栽培研究进展 | 第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附件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38-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