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桂中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及其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黔南-桂中地区勘探历史及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进展 | 第12-13页 |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6-17页 |
·取得的主要进展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3页 |
·区域构造格局 | 第18-21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1-23页 |
第3章 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 | 第23-35页 |
·沉积体系划分 | 第23页 |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3-31页 |
·陆棚体系 | 第23-24页 |
·台地体系 | 第24-28页 |
·台坡体系 | 第28-29页 |
·台盆体系 | 第29-31页 |
·沉积模式及演化 | 第31-35页 |
·台地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 | 第31-32页 |
·台坡沉积模式 | 第32-33页 |
·台盆沉积模式 | 第33-35页 |
第4章 泥盆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35-49页 |
·层序界面特征和成因类型 | 第35-40页 |
·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 第35-37页 |
·不同相区层序界面的变化 | 第37-38页 |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 第38-40页 |
·泥盆系层序的划分 | 第40-43页 |
·层序界面的分级 | 第40-41页 |
·层序划分标志的识别 | 第41-42页 |
·研究区泥盆系层序划分 | 第42-43页 |
·泥盆系层序特征 | 第43-47页 |
·泥盆系层序对比 | 第47-49页 |
第5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49-59页 |
·沉积─层序对比 | 第49-51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51-59页 |
·SS1超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51-53页 |
·SS2超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53-59页 |
第6章 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储集体特征 | 第59-77页 |
·层序地层格架中储集体的类型 | 第59-66页 |
·礁(滩)相灰岩储集体 | 第59-61页 |
·白云岩储集体 | 第61-64页 |
·缝洞型储集体 | 第64-66页 |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第66-70页 |
·受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 第66-67页 |
·受沉积岩相带的控制 | 第67-68页 |
·受成岩后生作用的控制 | 第68-70页 |
·层序地层格架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与分布特征 | 第70-73页 |
·与LST期有关的储集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71页 |
·与TST期有关的储集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71-72页 |
·与HST期有关的储集体平面分布特征 | 第72-73页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73-77页 |
·有利烃源岩条件 | 第73-74页 |
·有利储层条件 | 第74页 |
·有利生储盖组合 | 第74-75页 |
·有利区块预测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图版说明及图版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