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中设计批评意识与能力培养问题之探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论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涉及本课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7-8页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 第8-9页 |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设计批评在设计教育中缺位之探源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基础教育目标的差异性 | 第10-12页 |
一、国内基础教育模式的功利性 | 第10-11页 |
二、国外基础教育模式的启示性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现代设计教育目标的模糊性 | 第12-15页 |
一、由“技”入道占主导 | 第12-14页 |
二、由“理”入道被忽视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设计批评理论建设的薄弱与缺位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设计批评在设计教育中缺位的后果 | 第17-21页 |
第一节 从失语到浮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从模仿到抄袭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从社会性到功利性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设计批评引入设计教育之研究 | 第21-32页 |
第一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重要特性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培养目标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内容选择 | 第23-31页 |
一、批评主体的相关内容 | 第23-26页 |
二、批评客体的相关内容 | 第26-27页 |
三、批评标准的相关内容 | 第27-31页 |
第四节 设计批评课程的评价方式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设计批评与课程体系整合之研究 | 第32-38页 |
第一节 与理论课程的整合 | 第32-35页 |
第二节 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与相关资源的整合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设计批评意识与能力问题调查表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