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第一节 直播稻田主要杂草及其发生 | 第14-16页 |
1 我国直播稻生产概况 | 第14页 |
2 直播稻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发生特点 | 第14-15页 |
3 千金子、稗草的发生、分布与危害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稻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技术研究 | 第16-21页 |
1 农业防除技术概况 | 第17-18页 |
2 化学防除技术概况 | 第18页 |
3 生物防除的概况 | 第18-19页 |
4 生态防除技术概况 | 第19-21页 |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防除杂草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19-20页 |
·水稻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直播稻田千金子、稗草的综合防除策略 | 第21-24页 |
1 千金子、稗草的农业防除 | 第21-22页 |
2 千金子、稗草的化学防除 | 第22-23页 |
3 千金子、稗草的生物防除 | 第23页 |
4 千金子、稗草的生态防除 | 第23-24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利用前茬作物残茎根防除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直播稻田杂草 | 第25-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不同品种的油菜、小麦残茎根对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不同浓度的史力丰残茎根水提取液对杂草及水稻萌发、幼苗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史力丰残茎根量对杂草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不同品种的油菜、小麦残茎根对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30页 |
·对千金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稗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鳢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浓度的史力丰残茎根水提取液对杂草和水稻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史力丰残茎根混土量对杂草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31-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利用当茬水稻植株防除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直播稻田杂草 | 第35-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供试材料 | 第36-37页 |
·供试种子 | 第36页 |
·供试试剂 | 第36页 |
·供试仪器 | 第36-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琼脂迟播共培法对部分水稻品种的初步筛选 | 第37页 |
·不同株数的武粳15对稗草的化感作用 | 第37页 |
·武粳15对稗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土培法对部分水稻品种的复筛 | 第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琼脂迟播共培法对部分水稻品种的初步筛选 | 第38-40页 |
·不同株数的武粳15对稗草的化感作用 | 第40页 |
·武粳15对稗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0-42页 |
·土培法对部分水稻品种的复筛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直播稻田杂草化学防除研究 | 第45-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供试材料与药剂 | 第46-47页 |
·供试种子 | 第46页 |
·供试药剂 | 第46-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七种除草剂单剂对千金子、稗草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防除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的复配剂配比筛选 | 第48-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七种单剂对千金子、稗草的生物活性测定 | 第50页 |
·防除以千金子、稗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的复配剂配比筛选 | 第50-60页 |
·A+B+C组合的配方配比筛选 | 第50-55页 |
·D+A组合的配方配比筛选 | 第55-57页 |
·E+F组合的配方配比筛选 | 第57-59页 |
·G+H组合的配方配比筛选 | 第59-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全文讨论 | 第62-66页 |
1 直播稻田千金子、稗草防除的复杂性 | 第62页 |
2 利用植物化感进行生态防除的可行性 | 第62-64页 |
3 直播稻田杂草防除的技术体系 | 第64-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