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透视--以隐私权为视角

摘要第1-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人肉搜索"概述第10-24页
 一、"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第10-12页
  (一) "人肉搜索"的概念第10页
  (二) "人肉搜索"的起源及发展第10-12页
 二、"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第12-16页
  (一) 提供公共资讯第12-13页
  (二) 进行舆论监督第13-14页
  (三) 发展网络技术第14-16页
 三、"人肉搜索"现象的中国特色第16-19页
  (一) 美国"人肉搜索"的两个案例第16-17页
  (二) "人肉搜索"折射中国网民窥私、从众心理第17-18页
  (三) "人肉搜索"现象的中国背景第18-19页
 四、"人肉搜索"典型案例的法律分类第19-24页
  (一) "人肉搜索"典型案件列表第19-23页
  (二) "人肉搜索"典型案例的法律分类第23-24页
第二章 "人肉搜索"的相关主体第24-28页
 一、被搜索者第24-25页
  (一) 被搜索者信息被曝光第24页
  (二) 被搜索者权利的救济第24-25页
 二、"赏金猎人"或源头信息发布者第25-26页
  (一) "赏金猎人"的作用第25页
  (二) "赏金猎人"的责任第25-26页
 三、参与搜索人群或跟帖人第26页
  (一) 参与搜索人群的分类第26页
  (二) 参与搜索人群的责任认定第26页
 四、网络服务商第26-28页
  (一) 网络服务商的含义及责任承担第26-27页
  (二) 网络服务商的免责事由第27-28页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第28-34页
 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第28-30页
  (一) 隐私权的含义及内容第28-29页
  (二)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第29-30页
 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第30-34页
  (一) 网络隐私权的含义第30-31页
  (二) 网络隐私权的特点第31-32页
  (三) 侵害网络隐私权的表现第32-34页
第四章 "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特点及忧虑第34-39页
 一、"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特点第34-36页
  (一) 侵害手段隐蔽第34页
  (二) 侵害方式更加便捷第34-35页
  (三) 侵害后果严重第35-36页
 二、"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忧虑第36-39页
  (一) 网络受众的规模不断扩大,网民素质偏低第36-37页
  (二) 网络环境淡化责任感第37-39页
第五章 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及不足第39-45页
 一、我国对传统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不足第39-42页
  (一) 《宪法》的相关规定第39-40页
  (二) 民法的有关规定第40-41页
  (三) 我国对传统隐私权保护的不足第41-42页
 二、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及不足第42-45页
  (一)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第42-43页
  (二) 与"人肉搜索"有关的法律规定第43-44页
  (三)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不足第44-45页
第六章 对策第45-50页
 一、增强网络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第45-47页
  (一) 培养保护隐私的法律意识第45-46页
  (二) 加强自我保护第46-47页
 二、提升法律对网络隐私的保护度第47-48页
  (一) 加强对隐私权的立法保护第47页
  (二) 制定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专门法律第47页
  (三) 制定相关的特别法第47-48页
 三、继续强化政府主导的行业自律建设第48-50页
  (一) 行业自律保护个人隐私的模式第48页
  (二) 我国行业自律的完善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商业特许经营中的商号使用许可
下一篇:试析新闻媒体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