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北京上甸子地区气溶胶数谱观测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大气颗粒物的数谱分布第8-10页
   ·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表示方法第10-11页
   ·颗粒物数谱研究进展第11-14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3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新粒子形成事件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观测新粒子形成事件的技术手段第14-15页
     ·新粒子形成的机制第15-16页
   ·本研究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6-18页
     ·所关注的科学问题第16页
     ·研究目的第16-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观测与测量方法第18-28页
   ·观测地点和实验平台第18页
   ·颗粒物数谱分布测量仪器的原理第18-23页
     ·采样系统气路设计第18-19页
     ·TDMPS 的工作原理第19-22页
     ·APS 的工作原理第22页
     ·TDMPS 和APS 数据连接第22-23页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QA/QC)第23-27页
     ·仪器的常规维护第23-25页
     ·数据校正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大气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第28-42页
   ·颗粒物数浓度的总体情况第28-31页
   ·颗粒物数谱分布的季节变化第31-36页
     ·上甸子气候背景第32-34页
     ·四个季节颗粒物数谱分布特征第34-36页
   ·典型的数谱分布第36-39页
     ·沙尘天气第36-37页
     ·污染天气第37-38页
     ·新粒子形成第38-39页
   ·颗粒物数谱分布的参数化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气象因素对颗粒物数谱分布的影响第42-51页
   ·降水对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第42-43页
   ·风对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第43-45页
   ·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及相应的颗粒物数谱分布特点第45-50页
     ·后向轨迹的数据说明第46页
     ·聚类分析原理第46页
     ·气团来源对颗粒物数谱的影响第46-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新粒子形成和增长过程的研究第51-65页
   ·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第51-53页
   ·影响新粒子形成的因素第53-58页
   ·凝结汇和碰并汇第58-60页
     ·凝结汇第58页
     ·碰并汇第58-60页
   ·新粒子形成速率和增长速率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6页
   ·本研究的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地区碳气溶胶排放源状况研究
下一篇:WindSim软件在我国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