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中国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1 导论第13-18页
   ·研究的背景第13-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5-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26页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第18-21页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第18-20页
     ·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第20页
     ·农村金融理论第20-21页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1-25页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的直接研究第21-23页
     ·我国关于农村金融空洞化的间接研究第23-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的实证分析第26-38页
   ·机构缺位第26-30页
     ·国有商业性机构从农村地区撤并第26-28页
     ·农村金融风险转移机制主体缺位第28-29页
     ·农业资本市场的主体缺失第29-30页
   ·功能缺失第30-34页
     ·商业银行在农村的金融业务不断收缩第31页
     ·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第31-32页
     ·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缺失第32-33页
     ·其他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名不副实第33-34页
   ·治理缺失第34-37页
     ·农村金融改革深化程度低,陷入金融抑制第34页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足且缺乏有效竞争第34-35页
     ·政策性金融定位偏差,资金配置功能不足第35页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转换能力低第35页
     ·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成因的理论分析第38-42页
   ·金融资源非农化——基于需求方的视角第38页
   ·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弱化——基于供给方的视角第38-39页
   ·农村的金融生态失衡——基于政策当局的视角第39-41页
     ·金融生态的内涵第39-40页
     ·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导致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严重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5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分析第42-48页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的理论分析第42-43页
   ·我国农村金融空洞化效应的实证分析第43-47页
     ·变量和模型设定第44页
     ·数据来源第44-45页
     ·贵州省农业人均贷款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6 对策与建议第48-56页
   ·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基于农村金融生态的不平衡第48-51页
     ·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加强对风险的监控第48-49页
     ·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竞争机制第49-50页
     ·实现农村金融深化,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第50-51页
   ·重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基于农村金融结构的缺陷第51-52页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混合型农村金融机构第51-52页
     ·增加基层金融组织的数量第52页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基于农村金融功能的缺陷第52-54页
     ·完善农村各金融主体的功能第52-53页
     ·尽快培育农村资本市场第53-54页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上风险的转移与规避功能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7 结论与不足及后续研究的问题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表A 1978-2007年贵州省农业贷款数、乡村人口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第61-63页
后记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礼尚往来与贵州省农村消费信贷研究
下一篇: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地区性差异研究--基于江苏省与贵州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