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柠檬醛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9-12页 |
| ·柠檬醛抑菌杀菌作用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对昆虫的引诱、驱避活性 | 第11页 |
| ·其它方面的活性 | 第11-12页 |
| ·柠檬烯、香芹酮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2-16页 |
| ·在农药方面的活性及应用 | 第12-14页 |
| ·在医药中的活性及应用 | 第14-15页 |
| ·其他方面的活性及应用 | 第15-16页 |
| ·肟酯结构的农药 | 第16-21页 |
| ·肟酯类农药的应用概况 | 第16-18页 |
| ·国内外肟酯类农药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论文设计思路和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 ·设计思路 | 第22-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中间体肟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4-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 ·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 ·柠檬醛肟红外光谱表征 | 第26页 |
| ·香芹酮肟核磁及红外光谱表征 | 第26-2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 ·醛酮与羟胺反应生成肟的反应机理 | 第27页 |
|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 ·谱图解析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29-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 ·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 ·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醛肟-O-取代酯(Ⅰa~Ⅰh)的合成通法及表征 | 第30-34页 |
| ·2-甲基-5-异丙烯基-2-环己烯-1-酮肟-O-取代酯(Ⅱa~Ⅱh)合成及表征 | 第34-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合成与红外波谱性质 | 第37-38页 |
| ·核磁谱的讨论 | 第38页 |
| ·肟酯的合成优化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抑菌生物活性 | 第39-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供试化合物 | 第39页 |
| ·供试病菌 | 第39页 |
| ·目标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菌丝生长抑制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4页 |
| ·柠檬醛类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40-42页 |
| ·香芹酮类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42-44页 |
| ·柠檬醛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44-46页 |
| ·香芹酮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46-48页 |
| ·柠檬醛类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48-50页 |
| ·香芹酮类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结果 | 第50-52页 |
| ·目标化合物杀菌活性普筛结果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目标化合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 | 第54-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供试化合物 | 第54页 |
| ·供试试虫 | 第54页 |
| ·目标化合物杀虫活性测定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3页 |
| ·柠檬醛类化合物对小菜蛾的触杀结果 | 第55-58页 |
| ·香芹酮类化合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 | 第58-61页 |
| ·目标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菜蛾的触杀结果的比较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 附录 | 第73-96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