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苜蓿生理生化抗蚜机制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10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 苜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第11-12页
 2 苜蓿虫害及苜蓿斑蚜的为害第12-13页
   ·苜蓿虫害的研究第12-13页
   ·苜蓿斑蚜对苜蓿的为害第13页
 3 植物生化抗虫性研究进展第13-18页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抗虫性方面的作用第14-17页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营养在抗虫性方面的作用第17-18页
 4 关于苜蓿抗蚜性研究第18-20页
   ·国外苜蓿抗蚜机制研究进展第18-19页
   ·国内苜蓿抗虫研究进展第19-20页
 5 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苜蓿斑蚜为害对五种苜蓿品种(系)的生理生化影响第22-35页
 第一节 五种苜蓿品种(系)的营养物质在苜蓿斑蚜为害前后的变化第23-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试验材料第23页
   ·试验方法第23-24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接虫前后5 种抗蚜苜蓿品种(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分析第24-25页
   ·接虫前后五种抗蚜苜蓿品种(系)淀粉含量的变化分析第25-26页
   ·接虫前后五种抗蚜苜蓿品种(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第26页
  3 小结第26-28页
 第二节 苜蓿斑蚜为害对五种苜蓿品种(系)PAL、POD、PPO 酶活性的影响第28-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29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接虫前后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PAL 的变化第29页
   ·接虫前后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POD 的变化第29-30页
   ·接虫前后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PPO 的变化第30-31页
  3 小结第31-32页
 第三节 五种苜蓿品种(系)在苜蓿斑蚜为害前后单宁酸的变化第32-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试验材料与处理第32页
   ·试验方法第32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接虫后3d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单宁含量的变化分析第32-33页
   ·接虫后7d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单宁含量的变化分析第33页
   ·接虫后10d 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单宁含量的变化分析第33-34页
  3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第35-39页
 1 结论第35-36页
   ·营养物质变化第35页
   ·三种关键酶的变化第35页
   ·次生代谢物质单宁的变化第35-36页
   ·HA-3 的生化抗性第36页
 2 讨论第36-39页
   ·营养物质与抗蚜性的关系第36-37页
   ·PAL、PPO、POD 三种酶与抗蚜性的关系第37-38页
   ·单宁与抗蚜性的关系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导师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研究
下一篇:三叶草根际溶磷菌特性及其促生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