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21页 |
1.宫腔粘连的中医研究概况及进展 | 第10-14页 |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10-11页 |
·现代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页 |
·中医治疗 | 第11-14页 |
·中医药治疗宫腔粘连的机理研究 | 第14页 |
·小结 | 第14页 |
2.宫腔粘连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4-21页 |
·宫腔粘连的流行病学 | 第15页 |
·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 | 第15-16页 |
·宫腔粘连的诊断和分类 | 第16-18页 |
·宫腔粘连的治疗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0页 |
1.病例选择 | 第21-22页 |
·病例来源 | 第21页 |
·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页 |
2.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随机分组 | 第22-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观察项目 | 第23页 |
·观察和检测时点 | 第23-24页 |
3.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4.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5.结果 | 第25-30页 |
·一般资料 | 第25页 |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第25-27页 |
·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 第27-28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8页 |
·随访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7页 |
1.病因病机和立法原则 | 第30-34页 |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 | 第30页 |
·肾虚血瘀是刮宫术后月经过少、闭经的重要病机 | 第30-31页 |
·补肾化瘀方的组方配伍及方义 | 第31-32页 |
·补肾化瘀方的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 | 第32-34页 |
2.对研究方法设计的分析 | 第34页 |
·以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TCRA)为前提 | 第34页 |
·选择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第34页 |
3.疗效分析 | 第34-36页 |
·补肾化瘀方治疗TCRA后IUA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34-35页 |
·对宫腔镜下IUA评分的影响 | 第35页 |
·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 第35页 |
·对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本病的相关性的探索 | 第35-36页 |
·补肾化瘀法联合TCRA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6页 |
4.补肾化瘀法联合TCRA治疗刮宫术后IUA的优势 | 第36页 |
5.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录一 | 第42-43页 |
附录二 典型病例 | 第43-44页 |
附录三 观察表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