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基于网格的城市交通流仿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智能交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网格技术应用的机遇第12-13页
     ·交通流仿真的意义与作用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网格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交通流仿真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本文的组织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网格环境中并行计算的研究第21-46页
   ·网格技术简介第21-27页
     ·网格的内涵第21页
     ·网格计算第21-24页
     ·开放网格服务结构与网格服务第24-25页
     ·网格中间件第25-26页
     ·Globus 网格中间件第26-27页
   ·GLOBUS平台上的程序设计第27-33页
     ·基于Globus GRAM 的细粒度并行计算第28页
     ·基于Globus DUROC 的粗粒度并行计算第28-31页
     ·基于MPI 的并行计算第31-32页
     ·交通网格层次体系结构设计第32-33页
   ·并行任务的分配与调度研究第33-40页
     ·任务的划分第33-34页
     ·任务的调度第34-36页
     ·任务调度的研究成果第36-38页
       ·PMM 任务调度算法第37页
       ·BM 任务调度算法第37-38页
     ·系统中的任务分配与调度第38-40页
   ·网格地图服务的负载平衡第40-45页
     ·负载平衡概述第40-41页
     ·多网格地图服务系统框架第41-42页
       ·网格调度器第41-42页
       ·网格地图服务实例池第42页
     ·网格地图服务的负载平衡策略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城市交通流仿真系统的结构框架第46-58页
   ·交通流建模理论第46-48页
     ·交通流的基本特性第46-47页
     ·宏观交通流模型第47页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依据第47-48页
   ·交通信息来源及应用服务需求分析第48-49页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结构框架及功能模块功能分析第49-56页
     ·城市交通流仿真系统的功能和示意结构图第51-52页
     ·数字城市地图模块第52-53页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模块第53页
     ·交通信息查询与发布模块第53-54页
     ·路径引导功能模块第54-55页
     ·车辆仿真功能模块第55-56页
     ·五大功能模块的独立性和可行性第56页
   ·硬件总体结构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系统的数据组织和软件的实现第58-75页
   ·系统开发环境介绍第58-60页
     ·VC 开发工具中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第58页
     ·组件MapX 介绍第58页
     ·VC 中调用MapX 控件第58-59页
     ·MapInfo 的数据结构第59-60页
   ·系统主要模块模型第60-65页
     ·车辆产生模型第60-61页
     ·路网描述模型第61-64页
     ·路网分析模型第64-65页
       ·静态最优行车路线模型第64页
       ·动态行车路线模型第64-65页
       ·随机行车路线模型第65页
   ·系统数据组织结构第65-72页
     ·交通实体对象第65-70页
     ·仿真交互对象第70-71页
     ·仿真通信对象第71页
     ·数据统计对象第71-72页
   ·GUTS 系统的主要运行流程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系统的算法实现第75-86页
   ·OD 量概述与分析第75-77页
     ·底特律法算法第75-76页
     ·重力模型算法第76-77页
   ·道路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第77-79页
   ·交通阻抗分析第79-80页
   ·行车间距的设计第80-81页
   ·交通流死锁的检测与解除第81-82页
   ·利用VC 实现道路网的拓扑分析第82-84页
   ·诱导时权值(行程时间)的分析与实现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并行仿真任务的同步策略研究第86-98页
   ·现有的四类同步策略第86-91页
     ·保守同步策略第86-87页
     ·乐观同步策略第87-89页
     ·混合同步策略第89页
     ·基于保守通信的乐观同步策略第89-90页
     ·略带保守思想的乐观同步策略第90页
     ·自适应同步策略第90-91页
   ·同步策略的分析比较第91页
   ·同步策略在交通仿真中的应用研究第91-95页
     ·宏观交通并行仿真中事件消息的特点第91-92页
     ·保守同步策略的应用第92-93页
     ·乐观同步策略的应用第93-95页
     ·混合同步策略与自适应同步策略的应用第95页
   ·适于宏观交通并行仿真的同步策略第95-97页
   ·GUTS 系统的时间推进模式第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交通诱导服务研究第98-114页
   ·问题的提出第98-99页
   ·交通网格平台下的交通流预测服务第99-103页
     ·广义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99-101页
     ·交通网格平台下的神经网络训练服务及预测服务第101-103页
   ·DIJKSTRA 算法求最佳路径第103-106页
     ·Dijkstra 算法原理第103-104页
     ·Dijkstra 算法实例第104-105页
     ·Dijkstra 算法求最佳路径第105-106页
   ·网络最优路径选择服务第106-113页
     ·网络最优路径服务的实现第106-112页
       ·网络树模型第107-110页
       ·路径优化定理第110-112页
     ·行程时间推算方法第112页
     ·基于交通流预测结果的最优路径选择第112-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6页
   ·主要工作回顾第114-115页
   ·今后的工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0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基于小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
下一篇:基于图像载体的数字水印抗攻击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