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论文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论文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政府公信力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3-19页 |
| ·政府公信力和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3-14页 |
|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第13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3-14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政府公信力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联 | 第16-19页 |
| ·公共危险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政府公信力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 ·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 第19-21页 |
| ·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具体表现 | 第21-24页 |
| ·公共政策方面的表现 | 第21页 |
| ·政府行为层面的表现 | 第21-23页 |
| ·政府绩效层面的表现 | 第23页 |
| ·政府公务人员层面的表现 | 第23-24页 |
|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政府官员的逐利性 | 第24页 |
| ·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完善 | 第24-25页 |
| ·政府行为的过度扩张 | 第25-26页 |
| ·公众因素 | 第26-27页 |
|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给公众情绪和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 第27-28页 |
| ·降低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效率 | 第28页 |
| ·为新的社会矛盾爆发提供可能性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河北昌黎县葡萄酒造假案个案分析 | 第29-35页 |
| ·昌黎县葡萄酒造假案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 ·葡萄酒造假背景调查 | 第29页 |
| ·媒体曝光,政府出动 | 第29-30页 |
| ·葡萄酒造假案的审判结果 | 第30页 |
| ·葡萄酒造假案对昌黎县的影响 | 第30-32页 |
| ·当地政府公信力受到损伤 | 第30-31页 |
| ·县域产业经济遭受打击 | 第31-32页 |
| ·昌黎县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措施 | 第32-33页 |
|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监管 | 第32页 |
| ·完善葡萄酒监管问责制 | 第32-33页 |
|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 第33页 |
| ·河北昌黎县葡萄酒造假案的启示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 第35-40页 |
| ·加强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理念意识建设和能力培养 | 第35-36页 |
| ·加强理念建设 | 第35页 |
| ·提高危机意识 | 第35-36页 |
| ·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 第36页 |
|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和反应机制 | 第36-37页 |
| ·建立科学的沟通和参与机制 | 第37-38页 |
| ·完善新闻发言制度 | 第37页 |
| ·加强媒体和社会其他力量的监督 | 第37页 |
| ·积极推进公民参与机制 | 第37-38页 |
| ·完善政府职能 | 第38-40页 |
| ·推进和完善行政问责制 | 第38-39页 |
|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