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力学模拟分析的大型特种车车体焊接翻转机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设计方案的产生 | 第16-23页 |
·引言 | 第16页 |
·工装设计的特点及方法 | 第16-17页 |
·工装设计的特点 | 第16页 |
·工装设计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设计方案的引出 | 第17页 |
·两种设计方案的描述 | 第17-21页 |
·驱动轮方案 | 第20页 |
·曲柄方案 | 第20-21页 |
·设计方案的比较 | 第21-22页 |
·经济性比较 | 第21页 |
·可行性比较 | 第21页 |
·安全性比较 | 第21页 |
·最终方案选定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基于UG 的特种车车体和驱动轮造型 | 第23-26页 |
·关于UNIGRAPHICS | 第23-24页 |
·UG 简介 | 第23页 |
·Unigraphics 的主要功能 | 第23-24页 |
·车体CAD 造型过程 | 第24页 |
·车体参数测定 | 第24页 |
·驱动轮造型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4 驱动轮有限元分析方案的选型 | 第26-35页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26-27页 |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27-29页 |
·大型工程应用软件简介 | 第29-30页 |
·驱动轮设计对 CAE 软件的要求 | 第30-31页 |
·MSC.NASTRAN 介绍 | 第31-33页 |
·MSC.Nastran 发展概况 | 第31页 |
·MSC.Nastran 的特点 | 第31-32页 |
·MSC.Nastran 的分析功能 | 第32-33页 |
·驱动轮分析软件的方案选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驱动轮有限元分析过程(以初始工况为例) | 第35-42页 |
·引言 | 第35页 |
·前处理 | 第35-39页 |
·驱动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划分网格 | 第36-38页 |
·定义材料特性 | 第38页 |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解算 | 第39-40页 |
·后处理 | 第40页 |
·强度校核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6 其他典型工况下的驱动轮应力分析 | 第42-45页 |
·前处理 | 第42-43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2页 |
·划分网格 | 第42-43页 |
·定义材料特性 | 第43页 |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43页 |
·解算 | 第43页 |
·后处理 | 第43-44页 |
·强度校核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7 驱动轮的优化设计 | 第45-50页 |
·优化设计的现状与发展 | 第45-46页 |
·结构优化分类 | 第46-47页 |
·驱动轮的轻量化设计 | 第47-48页 |
·强度校核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50-51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