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校校园绿地植物多样性与美景度评价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校园规划与设计概述 | 第10-11页 |
| ·校园绿地规划与设计研究 | 第11页 |
| ·校园植物种类与植物配置形式研究 | 第11-12页 |
| ·校园绿地物种组成的研究 | 第12页 |
| ·校园绿地美景度评价研究 | 第12-16页 |
| ·视觉景观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12-13页 |
| ·心理物理学派和SBE方法 | 第13-14页 |
| ·SBE方法在视觉景观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SBE在森林美评价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SBE法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展望 | 第16-17页 |
| 2 引言 | 第17-18页 |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 ·自然环境条件 | 第18页 |
| ·校园建设现状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校园绿地植物资源状况研究 | 第19页 |
| ·校园绿地树种组成结构特征分析 | 第19页 |
| ·校园行道树树种选择研究 | 第19页 |
| ·校园绿地美景度评价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样方调查 | 第20页 |
| ·美景度调查方法 | 第20页 |
|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 ·郑州市高校校园绿化指标与木本植物组成分析 | 第22-24页 |
| ·高校校园绿化指标状况 | 第22页 |
| ·校园绿化植物科属及生活型 | 第22-24页 |
| ·郑州市高校校园木本植物种类结构分析 | 第24-30页 |
| ·木本植物丰富度分析 | 第24页 |
| ·木本植物均匀度分析 | 第24-25页 |
| ·木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25-26页 |
| ·木本植物优势度指数分析 | 第26-27页 |
| ·新旧不同校园样线梯度α多样性的变化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30页 |
| ·高校校园行道树应用状况评价 | 第30-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各指标分值的确定 | 第30页 |
| ·生态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分值的确定 | 第30页 |
| ·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分值的确定 | 第30页 |
|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 ·行道树综合指标得分结果 | 第31页 |
| ·不同树种综合性能的主成分分析 | 第31-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5 高校绿地的美景度评价 | 第36-49页 |
| ·SBE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模型 | 第36-37页 |
| ·校园绿化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 第37页 |
| ·实验方法与内容 | 第37-41页 |
| ·照片拍摄 | 第37页 |
| ·测试对象及方式 | 第37页 |
| ·美景度评估问卷编制 | 第37-38页 |
| ·评估程序 | 第38页 |
| ·SBE的计算方法 | 第38页 |
| ·统计结果 | 第38-41页 |
| ·评价主体的评价值分析 | 第41-43页 |
| ·各群体在景观审美方面相关性的分析 | 第41-42页 |
| ·各群体的景观审美差异性分析 | 第42页 |
| ·各类群的受测者的景观偏好 | 第42-43页 |
| ·高校绿地环境景观构成元素的分类与图解 | 第43页 |
| ·各元素面积统计结果 | 第43-44页 |
| ·美景度预侧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44-46页 |
| ·影响各受测群体的美景度评价的因子的分析 | 第46-47页 |
| ·各受测群体的美景度评价的因子的分析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6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59页 |
| 附表 | 第59-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