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及实验研究观察针灸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引言 | 第15-17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7-31页 |
| 1 肺癌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17-20页 |
| ·历史沿革 | 第17-18页 |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2 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 第20-31页 |
| ·古代文献研究 | 第20-21页 |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 第21-23页 |
|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 第23-24页 |
| ·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第24-25页 |
| ·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 第25-28页 |
| ·针灸治疗肿瘤的穴位选择 | 第28-29页 |
| ·针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1-53页 |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31-36页 |
|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 ·病例诊断标准 | 第31页 |
| ·纳入标准 | 第31-32页 |
| ·排除标准 | 第32页 |
| ·退出标准 | 第32页 |
| ·分组方案 | 第32-33页 |
| ·观察方法 | 第33-34页 |
| ·观测指标 | 第34页 |
| ·疗效判定 | 第34-36页 |
|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 第36页 |
| 2 结果 | 第36-46页 |
| ·基线资料比较 | 第36-37页 |
| ·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 第37-44页 |
| ·理化治标比较 | 第44-46页 |
| 3 讨论 | 第46-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理论探讨 | 第47-51页 |
| 4 结论 | 第51页 |
| 5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 第53-6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 ·材料 | 第53页 |
|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53页 |
| ·Lewis肺癌动物模型 | 第53页 |
|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 第53-54页 |
| 2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 3 结果 | 第54-57页 |
| ·一般状况观察 | 第54页 |
| ·肿瘤大小及抑瘤率 | 第54-55页 |
| ·去瘤体重比较 | 第55页 |
| ·免疫器官重量 | 第55-56页 |
| ·细胞因子 | 第56-57页 |
| 4 讨论 | 第57-61页 |
| ·死亡及一般情况分析 | 第57-58页 |
| ·抑瘤率 | 第58页 |
| ·去瘤体重 | 第58页 |
| ·免疫器官重量 | 第58页 |
| ·TNF-α | 第58-60页 |
| ·IL-6 | 第60-61页 |
| 5 结论 | 第61页 |
| 6 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附录 | 第7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