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立项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 第21-31页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三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颗粒空间差异分析 | 第22-27页 |
·三种荒漠植被在不同发育阶段富集率差异分析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土壤颗粒有效作用范围研究 | 第31-40页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31页 |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土壤颗粒统计特征 | 第31-35页 |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土壤颗粒空间变异特征 | 第35-37页 |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土壤颗粒插值图分析 | 第37-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 第40-44页 |
·样点布置和实验室分析 | 第40-41页 |
·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和颗粒组成分布的统计特征 | 第41-42页 |
·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关系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6页 |
·三种荒漠植被"肥岛"的土壤颗粒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三种植被"肥岛"土壤颗粒有效作用范围 | 第45页 |
·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特征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