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English abstract | 第4-8页 |
一、绪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的缘起 | 第8-9页 |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二) 学术界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四) 研究范畴 | 第12页 |
(五)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概况 | 第13-18页 |
(一)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 第13-14页 |
(二) 经济模式 | 第14页 |
(三) 民族和人口分布状况 | 第14-15页 |
(四) 永宁镇回族概况 | 第15-17页 |
1. 回族概况 | 第15页 |
2. 焉耆回族 | 第15-16页 |
3. 永宁镇回族 | 第16-17页 |
(五) 永宁镇汉族概况 | 第17-18页 |
1. 永宁镇汉族来源 | 第17页 |
2. 永宁镇汉族生活习俗 | 第17-18页 |
3. 调查区汉族居住格局 | 第18页 |
三、永宁镇汉、回民族的日常交往 | 第18-25页 |
(一) 汉、回民族日常交往态度 | 第18-20页 |
(二) 汉、回民族日常交往的方式 | 第20-23页 |
(三) 特殊的民族交往方式——族际通婚 | 第23-25页 |
四、回族对汉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 第25-37页 |
(一) 人生礼仪中的他民族文化因子 | 第25-29页 |
(二) 饮食结构的变化 | 第29-31页 |
(三) 服饰习俗的影响 | 第31-32页 |
(四) 汉族村民居住民俗的变化 | 第32-33页 |
(五) 回汉语言民俗的融合 | 第33-34页 |
(六) 汉族对回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 第34-37页 |
1. 汉族对一般回族民俗文化的影响 | 第34-36页 |
2. 回汉通婚家庭的民俗 | 第36-37页 |
五、回族对汉族生活民俗影响的成因 | 第37-41页 |
(一) 影响形成的内部原因 | 第37-39页 |
(二) 影响形成的外部原因 | 第39-41页 |
六、回汉杂居地区汉族民俗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 第41-46页 |
(一) 整合与重构的理论阐释 | 第41-42页 |
(二) 汉族民俗文化整合与重构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三) 汉族民俗文化整合与重构的现实意义 | 第43-45页 |
1. 汉族民俗文化适应为新型的民族居住格局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 第43-44页 |
2. 汉族民俗文化的重构与整合为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成长 | 第44-45页 |
(四)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