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纳米阵列与其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电化学中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纳米阵列电极的研究现状第15-25页
     ·纳米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第16-22页
     ·纳米阵列电极表征第22-23页
     ·纳米阵列电极的应用第23-25页
   ·纳米阵列电极基本理论第25-32页
     ·扩散传质形式第26-31页
     ·双电层充电电流和信噪比第31页
     ·纳米阵列电极内阻第31-32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现状第32-36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第32-34页
     ·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34-36页
   ·化学修饰金电极的研究现状第36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实验方法第38-45页
   ·化学试剂、材料和试验仪器第38-41页
     ·聚碳酸酯滤膜模板第38-39页
     ·药品和仪器第39-41页
   ·金纳米阵列电极制备流程第41页
   ·L-半胱氨酸自组装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第41-42页
     ·金电极的前处理第41-42页
     ·电极的修饰第42页
   ·电子显微表征方法第42-43页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第42页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第42页
     ·能量色散x射线技术第42-43页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43-45页
     ·循环伏安法第43页
     ·电化学阻抗谱法第43页
     ·方波伏安法第43-45页
第3章 金纳米阵列及其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5-64页
   ·模板法制备纳米线阵列第46-54页
     ·聚碳酸酯滤膜的固定第46-48页
     ·化学镀金前处理技术第48-50页
     ·化学镀金第50-53页
     ·化学镀金后纯化处理第53-54页
   ·纳米线阵列电子显微表征第54-56页
     ·SEM和EDX表征第54-56页
     ·TEM表征第56页
   ·二维圆盘纳米阵列的制备第56-57页
   ·三维刷式纳米阵列的制备第57-60页
     ·刻蚀溶液的优化第58-59页
     ·刻蚀溶液浓度的确定第59页
     ·刻蚀量的控制第59-60页
   ·纳米阵列电极的组装第60-61页
     ·2DNEEs的组装第60页
     ·3DBNEEs的组装第60-61页
   ·L-半胱氨酸自组装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1-62页
     ·自组装修饰机理第61-62页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纳米阵列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64-79页
   ·扩散形式的表征第64-68页
     ·直径为100 nm的2DNEEs第64-66页
     ·直径为30 nm的2DNEEs第66-67页
     ·直径为100 nm的3DBNEEs第67-68页
   ·阻抗的表征第68-71页
     ·传荷阻抗和Warburg阻抗第68-70页
     ·欧姆电阻第70-71页
   ·活性面积的表征第71-76页
     ·电化学阻抗谱法第71-75页
     ·氧化还原电量法第75页
     ·吸附量法第75-76页
   ·L-Cys修饰纳米阵列电极的表征第76-78页
     ·循环伏安法第76-77页
     ·电化学阻抗谱法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NEEs及其修饰电极对DNR的应用研究第79-94页
   ·柔红霉素在3DBNEEs上的电化学特征第81-88页
     ·测定体系的建立及工作参数的优化第81-82页
     ·循环伏安特征第82-87页
     ·方波伏安法定量检测DNR第87-88页
   ·柔红霉素在L-Cys/BNEEs上的电化学特征第88-93页
     ·测定体系的建立及工作参数的优化第88页
     ·循环伏安特征第88-92页
     ·方波伏安法定量检测DNR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3DBNEEs对OPD-H_2O_2-HRP的研究第94-101页
   ·测定体系的建立及工作参数的优化第95-96页
     ·pH值和缓冲溶液的选择第95页
     ·OPD和H_2O_2浓度的选择第95-96页
     ·温度的选择第96页
     ·反应培养时间的确定第96页
   ·酶催化反应在3DBNEEs上的电化学特征第96-100页
     ·循环伏安特征第96-99页
     ·方波伏安法定量检测HRP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结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个人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2Zr2O7型稀土锆酸盐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物理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交直交电压源变换器的调制技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