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互动健身车的创新机构设计及有限元优化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目的 | 第9-10页 |
·课题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健身车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10-12页 |
·自行车模拟器的发展及分析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健身车中的人机工程学分析及研究 | 第15-27页 |
·引言 | 第15页 |
·人机工程学 | 第15-16页 |
·人机工程学概述 | 第15页 |
·健身车在人机工程学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人体尺寸和人体模板 | 第16-18页 |
·百分位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人体主要尺寸 | 第17页 |
·人体模板的分析 | 第17-18页 |
·人机工程学在互动健身车设计中的应用 | 第18-26页 |
·踏板曲柄的设计 | 第18-19页 |
·手摇曲柄的设计 | 第19页 |
·座垫杆的设计 | 第19-22页 |
·把手的设计 | 第22-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健身车的总体方案以及机构设计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互动健身车的总体构思 | 第27-28页 |
·功能简介 | 第27-28页 |
·总体方案的构思 | 第28页 |
·人体功率的确定 | 第28页 |
·分动系统的设计 | 第28-31页 |
·超越离合器的介绍 | 第28-29页 |
·离合器的选型 | 第29-31页 |
·手脚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31-39页 |
·联动方式的设计 | 第31-33页 |
·锥齿轮的设计 | 第33-37页 |
·花键轴的设计 | 第37-39页 |
·传动方式的设计 | 第39-41页 |
·传动方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同步带传动的设计 | 第40-41页 |
·专用脚踏的设计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阻力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 | 第44-60页 |
·引言 | 第44页 |
·阻力方式的选择 | 第44-46页 |
·摩擦阻力调节 | 第44-45页 |
·磁控阻力调节 | 第45页 |
·电机阻力调节 | 第45-46页 |
·阻力输出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 第46-50页 |
·电磁感应阻力产生原理 | 第46页 |
·电磁感应阻力输出方案 | 第46-47页 |
·输出阻力分析 | 第47-48页 |
·磁体的选择 | 第48-49页 |
·飞轮系统分析 | 第49-50页 |
·阻力调节系统的设计 | 第50-58页 |
·阻力调节系统的分析 | 第50-52页 |
·阻力调节系统的组成 | 第52-53页 |
·阻力输出方式的设计 | 第53-56页 |
·凸轮的设计 | 第56-58页 |
·样机实验 | 第58-59页 |
·骑行状态的测试 | 第58-59页 |
·阻力自动调节系统的测试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健身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 | 第60-68页 |
·引言 | 第6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0-61页 |
·ANSYS WORKBENCH 简介 | 第61页 |
·健身车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61-65页 |
·模型的简化 | 第61-62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2-63页 |
·模型的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 | 第63-64页 |
·边界条件和载荷 | 第64-65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5-67页 |
·延伸板在压轴力载荷下的力学特性 | 第65-66页 |
·延伸板厚度的特性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