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与降损措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电力网线损的基本概念 | 第9-12页 |
| ·开展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作用和要求 | 第12-14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2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16-33页 |
| ·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 ·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构成 | 第16页 |
| ·均方根电流法 | 第16-17页 |
| ·平均电流法 | 第17-18页 |
| ·电量法 | 第18页 |
| ·容量法 | 第18-21页 |
| ·10kV配电网线损计算的简化 | 第21-24页 |
| ·线路导线损耗简化计算方法 | 第21-23页 |
| ·代表日线损率推算到月线损率 | 第23-24页 |
| ·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 ·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构成 | 第24页 |
| ·电压损失率法 | 第24-27页 |
| ·台区损失率法 | 第27页 |
| ·等值电阻法 | 第27-28页 |
| ·低压线损计算方法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 ·低压配电网线损的统计计算法 | 第29-32页 |
| ·统计计算法的提出 | 第29-30页 |
| ·公用台区低压理论线损统计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0页 |
| ·统计计算法的实施步骤 | 第30-32页 |
| ·农村配变台区理论线损计算及线损指标的计算机管理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实现 | 第33-52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组织 | 第33-35页 |
| ·10kV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准备工作 | 第33页 |
| ·10kV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 第33-34页 |
| ·低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开展 | 第34-35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的基础数据 | 第35-36页 |
| ·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的范围 | 第35页 |
| ·代表日的选定、负荷实测以及有关资料的准备 | 第35-36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实现 | 第36-38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软件概况 | 第36-38页 |
| ·配电网线损计算软件的应用 | 第38页 |
| ·许昌县电业局配电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38-48页 |
| ·配电网现状 | 第39-44页 |
| ·配电网线损管理现状 | 第44-46页 |
| ·配电网线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 ·许昌县配电网线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计算方法及条件 | 第48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页 |
| ·问题表现 | 第48-50页 |
|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配电网降损措施的研究 | 第52-65页 |
| ·降损节能措施方案的制订与实施 | 第52-54页 |
|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 | 第54-61页 |
| ·经济运行 | 第54-56页 |
| ·网络改造 | 第56-57页 |
| ·无功补偿 | 第57-58页 |
| ·许昌县无功补偿应用情况分析 | 第58-61页 |
|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 第61-64页 |
| ·完善线损管理的激励机制 | 第61页 |
| ·加强营销稽查、普查工作 | 第61-62页 |
| ·加强电能计量管理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 谢辞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