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国内外对鲜切花保鲜的研究 | 第9-11页 |
·保鲜剂在鲜切花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与鲜切花衰老相关的各项指标 | 第13-14页 |
·品质指标 | 第13页 |
·老化衰老指标 | 第13-14页 |
·抗氧化生理指标 | 第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15页 |
·保鲜剂的配置及处理 | 第15-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20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16页 |
·品质指标测定 | 第16-17页 |
·老化衰老指标测定 | 第17-18页 |
·抗氧化生理指标测定 | 第18-2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8-HQ, A1_2(S0_4)_3和SA 对月季鲜切花保鲜的影响 | 第21-32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品质指标 | 第22-25页 |
·外观变化 | 第22-23页 |
·重量变化 | 第23页 |
·亮度L*值变化 | 第23-24页 |
·色度(a~(*2)+b~(*2))~(1/2) 值变化 | 第24-25页 |
·老化衰老指标 | 第25-27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25-26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第26-27页 |
·抗氧化生理指标 | 第27-3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27-28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28-2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29-3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8-HQ,A1_2(S0_4)_3和SA 对香石竹鲜切花保鲜的影响 | 第32-42页 |
·前言 | 第32页 |
·品质指标 | 第32-36页 |
·外观变化 | 第32-33页 |
·重量变化 | 第33-34页 |
·亮度L*值变化 | 第34-35页 |
·色度(a~(*2)+b~(*2))~(1/2) 值变化 | 第35-36页 |
·老化衰老指标 | 第36-37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36-37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第37页 |
·抗氧化生理指标 | 第37-4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37-38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38-3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39-4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8-HQ,A1_2(S0_4)_3和SA 对菊花鲜切花保鲜的影响 | 第42-53页 |
·前言 | 第42页 |
·品质指标 | 第42-46页 |
·外观变化 | 第42-43页 |
·重量变化 | 第43-44页 |
·亮度L*值变化 | 第44-45页 |
·色度(a~(*2)+b~(*2))~(1/2) 值变化 | 第45-46页 |
·老化衰老指标 | 第46-47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46-47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 第47页 |
·抗氧化生理指标 | 第47-50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47-48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48-49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49-50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0-53页 |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第53-55页 |
·综合讨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