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8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23页 |
·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旅游感知研究综述 | 第16-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论文内容结构 | 第27-28页 |
2. 理论准备与方法 | 第28-4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真实性 | 第28-29页 |
·感知 | 第29页 |
·景观、古城景观 | 第29-30页 |
·相关理论准备 | 第30-34页 |
·旅游符号学理论 | 第30-31页 |
·博弈理论 | 第31-32页 |
·消费者行为反馈模型 | 第32-33页 |
·市场导向理论 | 第33-34页 |
·市场细分理论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41页 |
·IPA分析法 | 第34-3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41页 |
3. 居民与旅游者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比较研究解释框架 | 第41-52页 |
·居民与旅游者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比较研究的实现方案 | 第41-46页 |
·“前旅游感知(重要性)—旅游感知(真实性)”对比 | 第41-42页 |
·“居民—旅游者”真实性改进序列对比 | 第42-45页 |
·基于聚类判别分析的居民市场细分 | 第45页 |
·基于消费者行为反馈模型的旅游者结构方程 | 第45-46页 |
·居民与旅游者真实性与现代性需求博弈分析 | 第46-48页 |
·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8-52页 |
·符号学理论与古城景观要素的抽取 | 第48-49页 |
·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9-50页 |
·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 | 第50-52页 |
4. 案例:居民与旅游者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比较研究 | 第52-88页 |
·案例背景 | 第52-53页 |
·问卷设计与研究思路 | 第53-54页 |
·问卷设计 | 第53页 |
·研究思路 | 第53-54页 |
·市场调研与数据整理 | 第54-59页 |
·样本来源及调查方法 | 第54页 |
·样本描述 | 第54-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88页 |
·量表的科学性检验 | 第59-60页 |
·预研究分析 | 第60-65页 |
·凤凰居民和旅游者景观真实性改进序列对比研究 | 第65-73页 |
·居民聚类判别分析与启示 | 第73-81页 |
·旅游者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分异研究 | 第81-8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88-94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证明在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研究中引入双视角的必要性 | 第88页 |
·指出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改进序列 | 第88-89页 |
·划分出意识引导的重点居民群体并廓清这类居民的细部特征 | 第89-90页 |
·指出各类景观真实性对旅游者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感知的影响力分异 | 第90页 |
·讨论 | 第90-93页 |
·重点居民群体的意识引导路径 | 第90-92页 |
·凤凰古城景观真实性完善建议 | 第92-93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93-94页 |
·关于指标体系 | 第93页 |
·关于调查对象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4页 |
附录一 旅游者对凤凰古城旅游景观真实性感知调查问卷 | 第104-106页 |
附录二 居民对凤凰古城旅游景观真实性感知调查问卷 | 第106-108页 |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