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2页 |
·猪瘟病毒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猪瘟简介 | 第15页 |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6-24页 |
·猪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血清学诊断技术 | 第24-26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26-27页 |
·猪瘟的免疫预防 | 第27页 |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猪瘟病毒传统疫苗的研究 | 第27-28页 |
·猪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 | 第28-30页 |
·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DNA疫苗研究进展 | 第32-38页 |
·概述 | 第32页 |
·DNA疫苗作用机制 | 第32-33页 |
·增强DNA疫苗免疫效果 | 第33-36页 |
·免疫方式及途径的优化对DNA疫苗的增强作用 | 第33-34页 |
·质粒载体序列的优化对DNA疫苗的增强作用 | 第34-36页 |
·细胞因子佐剂对DNA疫苗的增强作用 | 第36-37页 |
·IL-2 | 第36页 |
·IL-12 | 第36页 |
·GM-CSF | 第36-37页 |
·展望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抗猪瘟病毒单基因及双基因融合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 第38-79页 |
·材料和实验动物 | 第38-43页 |
·载体、病毒和细胞 | 第38页 |
·血清与二抗 | 第38-39页 |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39-42页 |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58页 |
·猪瘟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和RT-PCR | 第43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43-44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44-47页 |
·重组质粒DNA的构建操作 | 第47-4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8页 |
·质粒的转化 | 第48-49页 |
·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49页 |
·DNA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 第49页 |
·细胞传代培养 | 第49-50页 |
·细胞冻存与复苏 | 第50页 |
·脂质体介导的真核细胞转染 | 第50-51页 |
·细胞接毒 | 第51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51页 |
·重组质粒在PK-15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 第51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第51-52页 |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 第52-53页 |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53-54页 |
·动物DNA免疫接种 | 第54页 |
·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 第54-55页 |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55页 |
·免疫小鼠IFN-γ水平的测定 | 第55-56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血清中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 | 第56-57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临床症状的观察及体温的测定 | 第57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白细胞数量的测定 | 第57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 第57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组织RT-PCR检测 | 第57-58页 |
·结果 | 第58-75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鉴定 | 第58-62页 |
·目的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62页 |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第62-64页 |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第64-66页 |
·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66-68页 |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 第68-69页 |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 | 第69-70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血清中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 | 第70-71页 |
·免疫猪体白细胞数量变化 | 第71-72页 |
·免疫猪体特异性抗猪瘟病毒E2或E~(rns)蛋白抗体水平 | 第72-73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临床症状观察及体温的测定 | 第73-75页 |
·免疫猪体攻毒后猪体血毒和鼻拭子载毒量的测定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第四章 TRIF对抗猪瘟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研究 | 第79-99页 |
·材料和实验动物 | 第79-80页 |
·载体、病毒和细胞 | 第79页 |
·血清与二抗 | 第79-80页 |
·实验动物 | 第80页 |
·主要试剂 | 第80页 |
·方法 | 第80-83页 |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80页 |
·TRIF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80页 |
·动物分组及DNA免疫接种 | 第80-81页 |
·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 第81页 |
·免疫小鼠IFN-γ水平的测定 | 第81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血清中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测定 | 第81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临床症状的观察及体温的测定 | 第81-82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白细胞数量的测定 | 第82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 第82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血清和鼻拭子样品的RT-PCR检测 | 第82-83页 |
·结果 | 第83-94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83-85页 |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第85-86页 |
·pRK-TRIF对IFN-β和NF-κB启动子活性影响 | 第86-87页 |
·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87-89页 |
·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情况 | 第89-90页 |
·免疫猪体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检测 | 第90页 |
·免疫猪体攻毒前后猪体临床症状的观察及体温的测定 | 第90-92页 |
·免疫猪体白细胞数量的检测 | 第92页 |
·免疫猪体特异性抗猪瘟病毒E2或E~(rns)蛋白抗体的检测 | 第92-93页 |
·免疫猪体攻毒后猪体血毒和鼻拭子载毒量的测定 | 第93-94页 |
·讨论 | 第94-99页 |
第五章 伪狂犬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 第99-108页 |
·材料 | 第101页 |
·病毒样品及增殖 | 第101页 |
·引物和探针序列 | 第101页 |
·方法 | 第101-102页 |
·病毒的培养 | 第101页 |
·病毒DNA提取 | 第101-102页 |
·临床标本的处理 | 第102页 |
·常规PCR(第一次PCR) | 第102页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102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102页 |
·结果 | 第102-10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102-104页 |
·特异性检测 | 第104页 |
·重复性检测 | 第104-105页 |
·细胞培养法和常规PCR法检测检测PRV | 第105-106页 |
·临床标本的检测 | 第106页 |
·讨论 | 第106-108页 |
研究总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的文章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