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数学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悬浮式光催化反应器 | 第9页 |
| ·负载式光催化反应器 | 第9-11页 |
| ·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数学模型国内外进展 | 第11-15页 |
| ·辐射能传递模型 | 第11-13页 |
|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13-15页 |
| ·传质问题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流态化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活性艳红 K-2BP | 第17-24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试验装置 | 第17-18页 |
| ·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 第17页 |
| ·光源特性及光强测定仪器 | 第17-18页 |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8页 |
| ·试剂 | 第18页 |
| ·催化剂 | 第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2页 |
| ·催化剂投加量对光强分布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活性艳红 K-2BP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19-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数学建模 | 第24-3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建立辐射能传递方程 | 第24-28页 |
| ·双通量模型介绍 | 第24-25页 |
| ·建立修正双通量模型 | 第25-28页 |
| ·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28-29页 |
| ·传质方程 | 第29-30页 |
| ·建立光催化氧化反应器数学模型 | 第30-35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模型参数的确立 | 第31-32页 |
| ·模型的数值求解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52页 |
| ·计算机模拟反应器中光强和浓度分布 | 第36-49页 |
| ·催化剂浓度变化对光强和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光强变化对光强和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流速变化对光强和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改变反应器尺寸对光强和浓度分布的影响 | 第45-49页 |
| ·实验实测值与模拟值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52页 |
|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