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层状硅酸钠改性材料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19页
   ·引言第9页
   ·层状硅酸钠的结构与合成第9-14页
     ·层状硅酸钠的结构第9-13页
       ·层状二硅酸钠的结构第11-12页
       ·层状硅酸钠kanemite 的结构第12-13页
     ·层状硅酸钠的合成第13-14页
       ·层状二硅酸钠的合成第13页
       ·层状硅酸钠kanemite 的合成第13-14页
   ·层状硅酸钠的改性第14-16页
     ·层状硅酸钠的离子交换改性第14-15页
     ·层状硅酸钠的柱撑改性第15-16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19-22页
   ·实验原料第19-20页
   ·分子筛物理化学性能表征方法第20-22页
     ·XRD 表征第20页
     ·SEM 表征第20页
     ·TG 表征第20页
     ·FT-IR 表征第20页
     ·摩擦表征第20-2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2-57页
   ·kanemite 离子交换改性研究第22-34页
     ·合成方法第22-23页
     ·离子浓度的影响第23-25页
     ·交换时间的影响第25-27页
     ·固液比的影响第27-29页
     ·Ca-kanemite 与Mg-kanemite 的物化表征第29-32页
       ·TG 分析第29-30页
       ·FT-IR 分析第30-31页
       ·SEM 分析第31-32页
     ·离子交换型层状硅酸盐的润滑性能第32-34页
       ·在150SN、100SN 基础油与液体石蜡中的润滑性能第32-33页
       ·润滑性能测试后样品分析第33-34页
     ·小结第34页
   ·δ-Na_2Si_2O_5 有机柱撑改性研究第34-46页
     ·合成方法第34-35页
     ·水量的影响第35-37页
       ·双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柱撑剂第35-36页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柱撑剂第36-37页
     ·pH 值影响第37-38页
       ·双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柱撑剂第37页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柱撑剂第37-38页
     ·时间影响第38-40页
     ·有机柱撑型层状硅酸盐的物化表征第40-44页
       ·TG 分析和热稳定性研究第40-42页
       ·FT-IR 分析第42-43页
       ·SEM 分析第43-44页
     ·有机柱撑型层状硅酸盐的润滑性能第44-46页
       ·在150SN、100SN 基础油与液体石蜡中的润滑性能第44-45页
       ·润滑性能测试后样品分析第45-46页
     ·小结第46页
   ·有机柱撑型层状硅酸钠lamellar 的直接合成第46-57页
     ·合成方法第47页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lamellar 的合成第47-49页
       ·CTAB/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47页
       ·Na/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47-48页
       ·H_2O/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48-49页
       ·温度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49页
     ·双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模板剂lamellar 的合成第49-51页
       ·[(C_8H_(17))_2N+(CH_3)_2] Cl~-/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49-50页
       ·Na/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50页
       ·H_2O/Si 对lamellar 合成的影响第50-51页
     ·lamellar 的物化表征第51-54页
       ·XRD 分析第51-52页
       ·TG 分析第52页
       ·FT-IR 分析第52-53页
       ·SEM 分析第53-54页
     ·直接合成的有机柱撑型层状硅酸盐的润滑性能第54-55页
       ·在150SN、100SN 基础油和液体石蜡中的润滑性能第54-55页
       ·润滑性能测试后样品分析第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弧等离子体法催化裂解甲烷制备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微穿孔板空间吸声体(四棱锥)的计算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