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8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2.2 燃料电池的类型 | 第13-14页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4-16页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第14页 |
1.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 | 第16-17页 |
1.4.1 氧还原反应的机理 | 第16-17页 |
1.5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 第17-26页 |
1.5.1 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 | 第18-19页 |
1.5.2 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活性位点结构 | 第19-24页 |
1.5.3 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第24-25页 |
1.5.4 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降解机理 | 第25-26页 |
1.6 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6-33页 |
1.6.1 多孔纳米结构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 | 第28-30页 |
1.6.2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过渡金属-氮-碳氧还原催化剂 | 第30-33页 |
1.7 催化剂氧还原性能的评估 | 第33-36页 |
1.7.1 膜电极组测试 | 第33-34页 |
1.7.2 旋转圆盘电极和旋转环盘电极测试 | 第34-36页 |
1.8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设想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8页 |
第二章 自支撑非贵金属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48-66页 |
2.1 引言 | 第48-4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2.2.1 试剂 | 第49页 |
2.2.2 Fe-N/C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2.2.3 Fe-N/C催化剂的表征 | 第50页 |
2.2.4 Fe-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2.2.5 氧还原电子转移数的计算 | 第5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2.4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第三章 双金属(Fe,Mo) -N/C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66-84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3.2.1 试剂 | 第67页 |
3.2.2 (Fe,Mo) -N/C催化剂的制备 | 第67-68页 |
3.2.3 (Fe,Mo) -N/C催化剂的表征 | 第68页 |
3.2.4 (Fe,Mo) -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68页 |
3.2.5 氧还原电子转移数的计算 | 第68-6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3.4 结论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第四章 微孔催化剂作为PEMFC阴极催化剂及其在PEMFC中的性能优化 | 第84-104页 |
4.1 引言 | 第84-8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85-87页 |
4.2.1 试剂 | 第85页 |
4.2.2 (CM+PANI)-Fe-C (Zn)催化剂的制备 | 第85-86页 |
4.2.3 (CM+PANI)-Fe-C (Zn)催化剂的表征 | 第86页 |
4.2.4 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的性能研究 | 第86页 |
4.2.5 PEMFC阴极催化剂层的优化 | 第86-87页 |
4.2.6 PEMFC阴极催化剂层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8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7-100页 |
4.4 结论 | 第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