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粮食作物论文

中国粮食安全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研究--基于解决主产区"吃亏"问题的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17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研究的思路、方法第14-15页
   ·论文的总体框架第15-16页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6-17页
2. 粮食安全概述第17-27页
   ·粮食的概念第17页
   ·粮食产业的特点第17-19页
     ·粮食生产过程中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双重交织第17-18页
     ·粮食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产量波动会引起价格放大效应第18-19页
     ·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导致社会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第19页
   ·粮食安全的一般概念第19-25页
     ·粮食安全概念的演变第19-21页
     ·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第21-25页
   ·与本文有关的主要粮食政策的简要回顾及评述第25-27页
     ·“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第25页
     ·粮食风险基金第25页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第25-26页
     ·粮食直补政策第26-27页
3. 我国粮食产销区利益失衡的现状与原因第27-39页
   ·我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第27-29页
     ·主产区的划分与特点第27-28页
     ·主销区的划分与特点第28-29页
     ·划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意义第29页
   ·我国粮食产销间的现状分析第29-32页
     ·省际区域市场分割,产销区之间购销不稳定第30页
     ·主产区承担的投入过大第30-31页
     ·主销区调入需求不断增大第31-32页
   ·造成我国粮食主产区“吃亏”的原因第32-37页
     ·工业偏向的发展战略导致工农产品剪刀差过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价值流失严重第32-33页
     ·粮食产业属于弱质产业第33-36页
     ·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第36页
     ·现行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不合理,主产区地方利益流失严重第36-37页
   ·主产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关系的理性思考第37-39页
4. 构建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体系第39-47页
   ·给粮食主产区以政策支持的理论依据第39-43页
     ·生产者的权利与责任必须对等,风险与收益应该对称第39-40页
     ·粮食生产的正外部效应需要合理的政策支持予以补偿第40-41页
     ·存在分工协作关系的区域之间的投资回报率应该大体相等第41-43页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第43页
   ·对粮食主产区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第43-47页
     ·加大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第43-44页
     ·加强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第44-45页
     ·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第45页
     ·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第45页
     ·小结第45-47页
5. 我国粮食生产的产销区间协作第47-61页
   ·协调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关系的重要意义第47-51页
     ·有利于加强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第47-48页
     ·有利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第48-49页
     ·有利于降低实现粮食安全的成本第49页
     ·能够有效地防止“逆向调节现象”第49-50页
     ·防止粮食直接补贴标准差异过大第50-51页
   ·构建粮食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原则第51-54页
     ·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第51-52页
     ·兼顾产销区各方利益第52-53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3页
     ·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的搭台推动第53-54页
   ·粮食产销区之间的经济合作第54-57页
   ·新型粮食产销区间协作模式第57-61页
     ·新型粮食产销区之间协作模式的实现机制第57-58页
     ·完善新型产销协作的建议第58-61页
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致谢第65-6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土地规模经营分析
下一篇: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研究--以重庆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