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禾谷镰刀菌生物学基本特征 | 第12-14页 |
| ·禾谷镰刀菌功能基因组学开展现状 | 第14-18页 |
| ·酿酒酵母功能基因组学 | 第14-15页 |
|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开展现状 | 第15-18页 |
| ·小麦赤霉病防治常用杀菌剂:多菌灵 | 第18-19页 |
|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 第18页 |
| ·多菌灵及其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 ·酿酒酵母 SWI6 基因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 ·酿酒酵母SWI 基因家族 | 第19-21页 |
| ·Swi6p、Swi4p 与Mbp1p 转录调控因子 | 第21-22页 |
| ·立论依据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27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方法 | 第23页 |
| ·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序列分析 | 第23-25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的系统发生分析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敲除 | 第27-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 ·培养基与试剂配方 | 第27-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4页 |
| ·禾谷镰刀菌菌株培养与保存 | 第29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敲除 | 第29-33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回复突变 | 第33-34页 |
| ·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敲除 | 第34-39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敲除回复突变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功能研究 | 第43-6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 ·培养基与试剂配方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 ·抗生素鉴定 | 第44页 |
| ·菌丝生长测定 | 第44-45页 |
| ·分生孢子产孢量测定 | 第45页 |
| ·分生孢子形态观察 | 第45页 |
| ·子囊壳堆及子囊孢子的形态观察 | 第45页 |
| ·致病力测定 | 第45-46页 |
| ·MBC 作用下的分生孢子萌发实验 | 第46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的酿酒酵母互补实验 | 第46-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60页 |
| ·抗生素鉴定 | 第48-49页 |
| ·菌丝生长测定 | 第49-50页 |
| ·分生孢子产孢量测定 | 第50-51页 |
| ·分生孢子形态观察 | 第51-52页 |
| ·子囊堆及子囊孢子的形态观察 | 第52-53页 |
| ·致病力测定 | 第53-55页 |
| ·MBC 作用下的分生孢子萌发实验 | 第55-58页 |
| ·禾谷镰刀菌 FgSWI6 基因的酿酒酵母互补实验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表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