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1章 导论:服饰审美心理的探寻 | 第10-24页 |
| ·研究缘起 | 第10-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服饰审美观的内涵 | 第13-14页 |
| ·国外服饰审美文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 ·国内服饰审美文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与理论视角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理论视角 | 第20-21页 |
| ·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 | 第21-22页 |
| ·学术意义 | 第21-22页 |
| ·现实价值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2章 当代大众服饰审美观现代化转向的表征 | 第24-32页 |
| ·中国传统服饰审美观的内涵 | 第24-26页 |
| ·政治主导对传统服饰审美观的影响 | 第24页 |
| ·整体观对传统服饰审美观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儒家精神对传统服饰审美观的指导作用 | 第25-26页 |
| ·由单一的崇高审美转向追求感官享受 | 第26-27页 |
| ·计划经济下的一元服饰审美观 | 第26页 |
| ·市场经济下追求感官欲求享受 | 第26-27页 |
| ·由高度统一到日趋多元 | 第27-29页 |
| ·不同阶层的服饰审美观 | 第27-28页 |
| ·不同年龄段的服饰审美观 | 第28-29页 |
| ·不同地区的服饰审美观 | 第29页 |
| ·理性化、个性化的潮流趋势 | 第29-31页 |
| ·日渐理性化 | 第29-30页 |
| ·日趋个性化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社会分化:大众服饰审美观转向的外在动因 | 第32-40页 |
| ·社会转型之阶层区隔导致大众服饰审美观分化 | 第32-35页 |
| ·惯习、趣味与区分的含义 | 第32-33页 |
| ·社会转型与阶级分化 | 第33-34页 |
| ·阶层区隔对于大众服饰审美观分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文化分化造成当代中国服饰审美观三足鼎立 | 第35-36页 |
| ·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并存 | 第35页 |
| ·当代中国服饰审美观三足鼎立 | 第35-36页 |
| ·消费主体、消费观念的分化促使大众服饰审美观多元化发展 | 第36-38页 |
| ·消费行为分化对于消费者价值观念分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消费行为多元性与大众服饰审美观分化的关系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4章 消费文化:大众服饰审美观现代化转向的催化剂 | 第40-47页 |
| ·符号消费的影响 | 第40-43页 |
| ·符号消费的含义 | 第40-41页 |
| ·身体与消费文化的关系 | 第41-42页 |
| ·人的价值观念异化对服饰消费观念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日常生活美学化导致对服饰感觉欲求的追求 | 第43-45页 |
| ·日常生活美学化的内涵及作用 | 第43-44页 |
| ·流行过快对于大众服饰审美观嬗变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全球化与认同多元化对着装个性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西方服饰文化对大众服饰审美观个性化发展的影响 | 第45页 |
| ·西方价值观念与大众服饰审美观个性化发展的关系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5章 大众传媒:大众服饰审美观现代转向的引导者 | 第47-53页 |
| ·媒体的价值观念预设了大众服饰审美观 | 第47-48页 |
| ·媒体价值观念对于大众服饰审美观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时尚媒体引导消费者时尚观念的方式 | 第48页 |
| ·媒介和大众的博弈推动大众服饰审美观媚俗化 | 第48-50页 |
| ·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对消费者意识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服饰审美观念媚俗化的分析 | 第49-50页 |
| ·媒介发展改变了大众对于服饰的审美认知 | 第50-52页 |
| ·媒介的作用——媒介即讯息 | 第50-51页 |
| ·阅读方式的改变对审美认知泛化的影响 | 第51页 |
| ·传媒多样化与服饰审美观念多元化之分析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6章 大众服饰审美观现代化转向的社会心理机制 | 第53-58页 |
| ·着装行为与服饰审美认知 | 第53-54页 |
| ·自我概念的形成 | 第53页 |
| ·服饰是构建自我认同的身体技术 | 第53-54页 |
| ·趋同与求异的时尚心理机制 | 第54-55页 |
| ·求同与追逐时尚的关系 | 第54页 |
| ·求异对于个性化彰显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中国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适应与冲突 | 第55-57页 |
| ·“中庸”精神的内涵 | 第55页 |
| ·面子与羞耻感的含义 | 第55-56页 |
| ·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大众服饰审美观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第58-61页 |
| ·型塑观念:身体技术的涅槃重生 | 第58-60页 |
| ·当代大众服饰审美观曲折进步 | 第58页 |
| ·当代大众服饰审美观是大众追求服饰现代性的过程 | 第58-59页 |
| ·当代大众服饰审美观是身体技术的涅槃重生 | 第59-60页 |
| ·引导构建大众服饰审美观的路径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