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负荷模型组成变化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概率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3页 |
| ·引言 | 第6页 |
|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6-11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7-8页 |
| ·暂态稳定概率分析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负荷建模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暂态稳定概率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 ·状态空间法 | 第13页 |
| ·变换法 | 第13-14页 |
| ·稳定域法 | 第14页 |
| ·条件概率法 | 第14页 |
| ·蒙特卡罗模拟法 | 第14-16页 |
| ·混合法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暂态稳定概率分析中的随机因素和数学模型 | 第18-35页 |
| ·影响暂态稳定概率分析的随机因素 | 第18-20页 |
| ·随机因素的概率模型 | 第20-23页 |
| ·故障发生的概率 | 第20页 |
| ·故障位置 | 第20-21页 |
| ·故障类型 | 第21页 |
| ·故障切除时间 | 第21页 |
| ·重合闸成功概率 | 第21-22页 |
| ·故障前系统的运行状态 | 第22页 |
| ·稳定性评估方法 | 第22-23页 |
| ·暂态稳定概率分析初始运行状况的确定 | 第23-29页 |
| ·负荷曲线直接抽样方法 | 第23页 |
| ·非参数核估计方法 | 第23-29页 |
| ·按负荷模型比例分配负荷曲线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 第29-35页 |
| ·提出的原因 | 第29-30页 |
| ·负荷的分类 | 第30页 |
| ·负荷模型对仿真结果产生的影响 | 第30-33页 |
| ·按负荷模型比例分配的负荷曲线的抽样方法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计及动态负荷模型的暂态稳定概率分析 | 第35-56页 |
| ·负荷模型对潮流计算的影响 | 第35页 |
|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分析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负荷模型的对暂态稳定分析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动、静负荷模型比例对暂态稳定分析的影响 | 第36页 |
| ·仿真分析 | 第36-56页 |
| ·仿真系统的建立 | 第36-40页 |
| ·算例分析 | 第40-53页 |
| ·仿真精度分析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75页 |
| 附录1 IEEE 10机39节点系统 | 第69-73页 |
| 附录2 电力系统仿真故障统计数据 | 第73-74页 |
| 附录3 可靠性测试系统(RBTS)负荷曲线数据 | 第74-7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