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及舒适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气候分区及各气候区热环境状况 | 第12-15页 |
·气候分区 | 第12-13页 |
·各气候区热环境状况 | 第13-15页 |
·热舒适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本文主要目标和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热舒适 | 第20-35页 |
·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 第20-25页 |
·空气温度 | 第20页 |
·相对湿度 | 第20页 |
·平均辐射温度 | 第20-23页 |
·空气流速 | 第23页 |
·新陈代谢率 | 第23-24页 |
·着衣热阻 | 第24页 |
·其他因素 | 第24-25页 |
·热舒适评价指标及应用分析 | 第25-30页 |
·操作温度和作业温度 | 第25-26页 |
·有效温度和标准有效温度 | 第26页 |
·预测平均评价和预测不满意百分比 | 第26-28页 |
·适应性模型 | 第28-29页 |
·热应力指标 | 第29-30页 |
·热舒适评价标准 | 第30-32页 |
·ASHRAE标准 | 第30页 |
·ISO标准 | 第30-31页 |
·英国标准 | 第31页 |
·欧洲标准 | 第31-32页 |
·我国标准 | 第32页 |
·热舒适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实验室研究 | 第33页 |
·现场研究 | 第33页 |
·CFD模拟研究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人体热舒适理论分析 | 第35-44页 |
·热平衡 | 第35-39页 |
·体内产热 | 第35页 |
·通过皮肤的热损失 | 第35-36页 |
·由汗腺蒸发的热损失 | 第36页 |
·潜在(不显性)呼吸的热损失 | 第36-37页 |
·干呼吸的热损失 | 第37页 |
·通过衣服的热传递 | 第37-38页 |
·辐射热损失 | 第38-39页 |
·对流热损失 | 第39页 |
·热平衡方程式 | 第39页 |
·舒适性方程 | 第39-44页 |
·预测平均投票 | 第41-42页 |
·预测不满意百分数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人体热舒适理论计算 | 第44-51页 |
·平均辐射温度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 第44-45页 |
·实例计算 | 第45-50页 |
·基于同等PMV指标的室内空气温度比较 | 第47-50页 |
·广州地区与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比较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51-67页 |
·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 | 第51-53页 |
·实验目的 | 第51页 |
·实验设计 | 第51-53页 |
·实验测试仪器选择 | 第53-57页 |
·CD-DR3030A导热系数测定仪 | 第53-54页 |
·Agilent 34970A数据采集/开关模块 | 第54-55页 |
·1221 热舒适仪 | 第55-57页 |
·实验准备 | 第57-58页 |
·实验步骤 | 第58页 |
·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数值的比较 | 第58-60页 |
·不同室外设计温度下室内热环境比较 | 第60-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附录一 基于PMV的室内空气温度比较计算程序 | 第75-77页 |
附录二 热电偶测试数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