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1 国内外酿造葡萄生产与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国外酿造葡萄生产现状 | 第8页 |
·我国酿造葡萄生产现状 | 第8-14页 |
2 滴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4-18页 |
·世界滴灌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我国滴灌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滴灌条件下非充分灌溉理论 | 第15-16页 |
·我国微灌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作物对象 | 第16页 |
·微灌技术应用发展的重点地区 | 第16-17页 |
·应用滴灌技术后对作物生长的其他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 材料与地点 | 第18页 |
·试验区基本概况 | 第18页 |
·试验区灌水设备建设概况 | 第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 试验设计 | 第18-20页 |
·不同滴灌方式节水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滴灌周期内灌水时期分布试验 | 第19页 |
·昼—夜灌水效应比较 | 第19页 |
·沟灌不同夏季修剪节水效应试验比较 | 第19-20页 |
3 测定方法 | 第20-23页 |
·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测定 | 第20页 |
·不同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测定 | 第20-21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21页 |
·新梢与果实生长的测定 | 第21页 |
·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测定 | 第21页 |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赤霞珠根系分布调查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不同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分析与比较 | 第23-28页 |
1 管入口压力与滴灌带压力损耗变化 | 第23页 |
2 管入口压力与单孔出水量变化 | 第23-24页 |
3 管入口压力与灌水均匀度变化 | 第24页 |
4 滴孔间距与灌水均匀度变化 | 第24-25页 |
5 滴灌带不同压力-流量关系曲线 | 第25-26页 |
6 讨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不同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与运移规律 | 第28-33页 |
1 不同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下渗分布图 | 第28-29页 |
2 滴灌条件下湿润区域及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页 |
3 不同滴灌方式、不同灌水量与表面湿润半径的关系 | 第29-30页 |
4 不同滴灌方式、不同灌水量与垂直下渗深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5 初始含水量和滴灌方式对土壤湿润圈的影响 | 第31页 |
6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灌水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33-37页 |
1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2 周期内灌水不同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 昼--夜灌溉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灌水方式对赤霞珠新梢和果实生长的影响 | 第37-43页 |
1 灌水方式对新梢生长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新梢生长的变化 | 第37页 |
·周期内灌溉方式下新梢生长的变化 | 第37-38页 |
·昼--夜灌溉下新梢生长的变化 | 第38-39页 |
2 灌水方式对果粒纵横径的影响 | 第39-41页 |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果粒纵横径的变化 | 第39页 |
·周期内灌溉方式下果粒纵横径的变化 | 第39-40页 |
·昼--夜灌溉下果粒纵横径的变化 | 第40-41页 |
·不同夏季修剪方式下果粒纵横径的变化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七章 灌水方式对赤霞珠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3-51页 |
1 灌水方式对单果粒重和单果穗重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单果粒重和单果穗重的变化 | 第43页 |
·周期内灌水方式下单果粒重和单果穗重的变化 | 第43-44页 |
·昼--夜灌溉下单果粒重和单果穗重的变化 | 第44页 |
·不同夏季修剪方式下果实单果粒重和单果穗重的变化 | 第44-45页 |
2 灌水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5-49页 |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果实品质的变化 | 第45-46页 |
·周期内灌水方式下果实品质的变化 | 第46-47页 |
·昼--夜灌溉下果实品质的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夏季修剪方式下果实品质的变化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八章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赤霞珠根系分布的影响 | 第51-54页 |
1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赤霞珠根类组成和分布范围的影响 | 第51页 |
2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赤霞珠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51-52页 |
3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赤霞珠根系水平分布的影响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当地赤霞珠葡萄各生育期划分及滴灌灌水方案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