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刑罚的运用论文

论刑罚轻缓化的中国实现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刑罚轻缓化概论第11-16页
 (一) 刑罚轻缓化之概念辨正第11-14页
 (二) 西方以刑罚轻缓化为核心的刑罚改革运动第14-16页
二、刑罚轻缓化的理论正当性第16-25页
 (一) 从刑罚的威慑理论看刑罚轻缓化之正当性第16-19页
 (二) 从刑罚的效益理论看刑罚轻缓化之正当性第19-20页
 (三) 从刑罚的功能理论看刑罚轻缓化之正当性第20-23页
 (四) 从刑罚的人道理论看刑罚轻缓化之正当性第23-25页
三、当代中国实现刑罚轻缓化的现实合理性第25-38页
 (一) 刑罚轻缓化是改变我国重刑主义现状的迫切需要第25-29页
  1、从刑事立法方面看,我国的刑罚结构属重刑结构第26-27页
  2、从刑事司法方面看,我国在刑罚适用上存在严重的重刑主义倾向第27-28页
  3、从刑罚执行方面看,我国监禁刑的执行过程相当严厉第28-29页
 (二) 刑罚轻缓化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进步的当然结果第29-32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刑罚轻缓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第30-31页
  2、国家职能的转变、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不断推进为刑罚轻缓化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第31页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不断繁荣为刑罚轻缓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第31-32页
 (三) 刑罚轻缓化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32-35页
 (四) 刑罚轻缓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第35-38页
  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过程第35-36页
  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内涵第36-37页
  3、刑罚轻缓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意第37-38页
四、中国实现刑罚轻缓化的总体模式设计第38-46页
 (一) 基础性前提——必须予以明确的几类关系第38-42页
  1、刑罚轻缓化程度与当前具体国情的相互适应关系第38-39页
  2、刑罚轻缓程度与我国刑法调整范围的协调统一关系第39-40页
  3、刑罚轻缓化与刑罚结构合理性的互动共存关系第40-41页
  4、刑罚轻缓化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并行不悖关系第41-42页
 (二) 当代中国实现刑罚轻缓化的总体模式设计及其理由第42-46页
五、中国刑罚轻缓化在近期的具体实现方式第46-79页
 (一) 刑罚轻缓化在刑罚配置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第47-60页
  1、取消不必要的死刑配置第47-50页
  2、改革并完善自由刑的配置第50-55页
  3、扩大并完善罚金刑的配置第55-58页
  4、协调罪种间的法定性配置第58-60页
 (二) 刑罚轻缓化在刑罚适用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第60-69页
  1、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第60-65页
  2、对轻微刑事案件扩大适用刑事和解第65-69页
 (三) 刑罚轻缓化在刑罚执行阶段的具体实现方式第69-79页
  1、建立累进处遇制度第69-72页
  2、完善假释制度并大幅度提高假释率第72-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律自首制度及其现代意义
下一篇:论刑法不得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