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 | 第18-19页 |
五、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干部选任民主的形成 | 第20-35页 |
第一节 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干部工作民主理论 | 第20-24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干部选任民主的论述 | 第20-22页 |
二、列宁关于干部选任民主的论述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横向参考:西方干部选任民主理论与实践 | 第24-28页 |
一、政府官员选任民主理论与实践 | 第24-26页 |
二、党内干部选任民主理论与实践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纵向鉴借:社会主义国家干部选任的经验与教训 | 第28-31页 |
一、前苏联干部工作的教训 | 第28-30页 |
二、前南斯拉夫干部工作的经验 | 第30页 |
三、越南共产党干部工作的成果 | 第30-31页 |
第四节 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干部工作民主的探索 | 第31-35页 |
一、干部工作民主的初步形成 | 第31-32页 |
二、干部工作民主的曲折探索 | 第32页 |
三、干部选任民主的科学发展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干部选任民主实现的难点 | 第35-45页 |
第一节 民主失灵的矛盾 | 第35-37页 |
一、民主失灵的原因 | 第35-36页 |
二、民主失灵的应对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思想认识的困扰 | 第37-39页 |
一、轻视民主 | 第37-38页 |
二、误解民主 | 第38页 |
三、抗拒民主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制度供给的瓶颈 | 第39-43页 |
一、制度设计的有效性不高 | 第39-40页 |
二、制度配套的兼容性不够 | 第40-41页 |
三、制度实施的稳定性不强 | 第41页 |
四、制度授权的结构性不顺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实际经验不足 | 第43-45页 |
一、历史经验的缺乏 | 第43页 |
二、现实经验的障碍 | 第43页 |
三、试点经验的局限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干部选任民主实现机制构建的思考 | 第45-57页 |
第一节 建构干部选任民主实现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45-48页 |
一、党管干部原则 | 第46页 |
二、统筹兼顾原则 | 第46-47页 |
三、集体参与原则 | 第47页 |
四、有效操作原则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干部选任民主实现机制的参与主体 | 第48-51页 |
一、领导主体 | 第49页 |
二、民意主体 | 第49-50页 |
三、竞职主体 | 第50页 |
四、执行主体 | 第50-51页 |
五、监督主体 | 第51页 |
第三节 干部选任民主实现机制的程序构建 | 第51-54页 |
一、推荐提名 | 第52页 |
二、考察协商 | 第52-53页 |
三、民意表达 | 第53-54页 |
四、决定任命 | 第54页 |
第四节 干部选任民主实现机制的保障措施 | 第54-57页 |
一、扩大信息公开 | 第54-55页 |
二、加强宣传教育 | 第55页 |
三、强化监督实效 | 第55-56页 |
四、提高立法水平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