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商标权与商号权概述 | 第10-25页 |
一、商标权的权利内涵及价值来源 | 第10-13页 |
(一) 商标的定义 | 第10页 |
(二) 商标权的含义、性质及权利范围 | 第10-12页 |
(三) 商标权的价值来源 | 第12-13页 |
二、商号权的权力内涵和价值来源 | 第13-18页 |
(一) 商号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 商号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三) 人身权还是财产权——商号权性质的争论 | 第15-16页 |
(四) 商号权的内容 | 第16-17页 |
(五) 商号权的特征及价值分析 | 第17-18页 |
三、商标权和商号权在权利行使过程中的冲突 | 第18-25页 |
案例一 | 第18-19页 |
案例二 | 第19-20页 |
(一) 有关权利冲突的理论问题 | 第20-21页 |
(二) 商号权与商标权权利冲突的形式 | 第21-22页 |
(三) 商号权与商标权权利冲突的本质 | 第22页 |
(四) 商号权与商标权权利冲突的原因 | 第22-25页 |
第二部分 商标权和商号权保护的制度冲突 | 第25-33页 |
一、商标权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善 | 第25-26页 |
二、商号权保护法律体系立法相对滞后和混乱 | 第26-28页 |
(一) 对商号权权属界定模糊 | 第26页 |
(二) 专门性的登记管理法规层级较低,缺乏对商号权的认可 | 第26-27页 |
(三) 当前登记管理体制不利于商号权的保护 | 第27页 |
(四) 缺乏关于驰名商号保护的相关制度 | 第27-28页 |
(五) 责任承担体系不完善 | 第28页 |
三、商标权与商号权保护的交叉规定及分析 | 第28-30页 |
四、我国法律平衡冲突的制度缺陷 | 第30-33页 |
(一) 对商标权的保护明显强对商号权的保护 | 第30-31页 |
(二) 法律依据不足给解决冲突带来困难 | 第31页 |
(三) 工商部门对冲突结果的处理上存在困难 | 第31页 |
(四) 现行商号及商标注册的体系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商标权和商号权同等保护的制度构想和完善 | 第33-42页 |
一、国际及国外冲突解决方法比较 | 第33-36页 |
(一) 国际条约有关规定 | 第33-34页 |
(二) 欧共体及德、法有关规定 | 第34-35页 |
(三) 美国、加拿大有关规定 | 第35页 |
(四) 平衡商标权与商号权关系冲突出路比较 | 第35-36页 |
二、完善解决冲突机制的立法体系 | 第36-40页 |
(一) 完善统一的商标与商号的法律规范 | 第36-37页 |
(二) 改革现行商标与商号的管理体制 | 第37页 |
(三) 确认解决冲突的法律原则 | 第37-40页 |
三、完善冲突的法律救济 | 第40-42页 |
(一) 行政机关主动介入制度 | 第40页 |
(二) 通过异议撤销程序保护在先权利 | 第40-41页 |
(三) 完善权利冲突的司法救济途径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