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25页 |
一、研究概况 | 第9-21页 |
1、外国学者研究概况 | 第9-18页 |
2、中国学者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二、论文构思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1-22页 |
1、论文的逻辑构思 | 第21-22页 |
2、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三、文献分析及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1、文献分析 | 第22-23页 |
2、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第一章 1861 年改革具有的法律意义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改革的酝酿和实行 | 第25-29页 |
1、改革前的派别之争 | 第25-27页 |
2、各类农民的改革进程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改革法令的构成 | 第29-33页 |
1、《宣言》和《总法令》的内容 | 第29-31页 |
2、地方法令的内容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直接关涉农民的文件 | 第33-39页 |
1、契约文书 | 第33-34页 |
2、调停吏法规 | 第34-37页 |
3、赎买协议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农民沉重的赋役负担 | 第39-59页 |
第一节 农民承担的国家赋税 | 第40-49页 |
1、高额的直接税税金 | 第40-45页 |
2、繁重的间接税压力 | 第45-47页 |
3、残酷的征税手段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农民履行的地主租役 | 第49-54页 |
1、代役租农民负担的变化 | 第49-51页 |
2、混合租转变为代役租 | 第51-52页 |
3、劳役租转变成代役租 | 第52-54页 |
第三节 赋役带给农民的经济压力 | 第54-59页 |
1、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 第54-56页 |
2、实物义务加重农民负担 | 第56-59页 |
第三章 农民土地的保障程度降低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农民赎买土地 | 第59-63页 |
1、改革法令中的“带土地解放”问题 | 第59-60页 |
2、各地赎买土地的进程 | 第60-62页 |
3、农民份地的双重减损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解决土地不足的措施 | 第63-68页 |
1、农民租地 | 第64-65页 |
2、农民买地及开垦新地 | 第65-66页 |
3、政府补地及赏赐地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农民土地使用形式 | 第68-71页 |
第四章 农民副业对农业经济的补充 | 第71-91页 |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缓慢 | 第71-80页 |
1、畜牧业整体发展态势 | 第71-76页 |
2、黑土区畜牧业发展情况 | 第76-78页 |
3、畜牧业商品化具有强迫性 | 第78-80页 |
第二节 手工业发展状况 | 第80-91页 |
1、分布区域及手工业类型 | 第80-83页 |
2、本地手工业活动 | 第83-86页 |
3、外出打工 | 第86-91页 |
结语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附录1:亚历山大二世《1861 年2 月19 日宣言》 | 第106-112页 |
附录2:图片资料 | 第112-118页 |
后记 | 第118-12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