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 ·紫外光(UV)固化涂料的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10页 |
| ·UV 固化特点及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 ·UV 固化机理 | 第12-13页 |
| ·UV 固化的原料 | 第13-25页 |
| ·低聚物 | 第14-20页 |
| ·活性稀释剂 | 第20-21页 |
| ·光引发剂 | 第21-25页 |
| ·UV 固化设备 | 第25-26页 |
| ·低压汞灯 | 第25页 |
| ·中、高压汞灯 | 第25-26页 |
| ·UV 固化中氧气的阻聚作用 | 第26-27页 |
| ·增加光引发剂用量或提高光强度法 | 第26页 |
| ·聚酯薄膜覆盖法 | 第26页 |
| ·物理方法将氧气与固化体系薄膜隔离 | 第26-27页 |
| ·延长光固化时间法 | 第27页 |
| ·对低聚物和单体进行改性 | 第27页 |
| ·在涂料中添加抗氧剂 | 第27页 |
| ·UV 固化双马来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UV 固化UP/BMI 树脂体系的研究 | 第30-52页 |
| ·前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主要原料和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固化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 第31-33页 |
| ·红外(IR)分析 | 第31-32页 |
| ·元素分析 | 第32页 |
| ·固化物中的凝胶含量 | 第32页 |
| ·耐溶剂性测试 | 第32-33页 |
| ·附着力 | 第33页 |
| ·表干时间 | 第33页 |
| ·耐水性测试 | 第33页 |
| ·耐酸碱性测试 | 第33页 |
| ·介电性能 | 第33页 |
| ·热失重(TG)分析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51页 |
| ·树脂体系各基本组成的UV 反应性 | 第33-34页 |
| ·光引发剂含量的确定 | 第34页 |
| ·表干时间 | 第34-35页 |
| ·凝胶转化率 | 第35-36页 |
| ·BMI 含量对体系转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BmUTn 体系的UV 固化机理初探 | 第37-40页 |
| ·BUT 体系的附着力 | 第40-41页 |
| ·耐酸碱性及耐水性 | 第41-42页 |
| ·耐溶剂性 | 第42-43页 |
| ·介电性能 | 第43-44页 |
| ·热稳定性 | 第44-46页 |
| ·降解动力学参数 | 第46-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UV 固化EA/TPGDA/BMI 体系的研究 | 第52-63页 |
| ·前言 | 第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3页 |
| ·主要原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 ·固化膜的制备 | 第53页 |
|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 ·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53-56页 |
| ·树脂体系各基本组成的UV 反应性 | 第56页 |
| ·BmUTTn 体系固化前后的红外表征 | 第56-57页 |
| ·BmUTTn 体系的附着力 | 第57-58页 |
| ·耐酸碱性及耐水性 | 第58页 |
| ·耐溶剂性测试 | 第58-59页 |
| ·介电性能 | 第59页 |
| ·热稳定性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