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 | 第10页 |
2 褐飞虱的大发生原因分析 | 第10-13页 |
·水稻品种和耕作制度的变化 | 第11页 |
·境外虫源基数大 | 第11页 |
·气象因素 | 第11-12页 |
·人为操作因素 | 第12页 |
·其他因素 | 第12-13页 |
3 褐飞虱抗药性研究 | 第13-17页 |
·褐飞虱抗药性概况 | 第13-15页 |
·影响褐飞虱抗药性发展的因素 | 第15-16页 |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 | 第16-17页 |
4 褐飞虱再猖獗的研究 | 第17-19页 |
·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因素 | 第18页 |
·褐飞虱再猖獗的调控 | 第18-19页 |
5 褐飞虱抗药性综合治理 | 第19-20页 |
6 氟虫腈的作用特性及抗性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氟虫腈简介 | 第20页 |
·氟虫腈的应用 | 第20-21页 |
·氟虫腈作用机制 | 第21页 |
·氟虫腈在体内的代谢及选择毒性 | 第21-22页 |
·氟虫腈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 | 第23-25页 |
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水稻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检)测 | 第27-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供试昆虫 | 第27-28页 |
·供试药剂 | 第28-29页 |
·测定方法—稻茎浸渍法 | 第29页 |
·数据处理计算 | 第29页 |
·敏感基线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药性监测 | 第30-31页 |
·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监测 | 第31-33页 |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监测 | 第33-34页 |
·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监测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风险评估 | 第38-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供试昆虫 | 第38页 |
·供试药剂 | 第38-39页 |
·生物测定方法 | 第39页 |
·室内抗性筛选 | 第39页 |
·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褐飞虱对氟虫腈抗性的室内筛选 | 第40页 |
·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的估计 | 第40页 |
·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发展的预测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抗氟虫腈褐飞虱的交互抗性研究 | 第4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供试昆虫 | 第45-46页 |
·供试药剂 | 第46页 |
·测定方法——稻茎浸渍法 | 第46页 |
·数据处理计算 | 第46页 |
·交互抗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田间种群交互抗性测定 | 第47-49页 |
·抗性种群测定交互抗性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毒死蜱对褐飞虱生物活性测定及繁殖力影响 | 第51-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供试昆虫 | 第51页 |
·供试药剂 | 第51页 |
·毒力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药剂对褐飞虱生殖力影响的测定方法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毒死蜱敏感基线 | 第52页 |
·褐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 | 第52-53页 |
·毒死蜱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 | 第53-54页 |
·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短翅型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