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第11页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第11-12页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第20-23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拟解决的问题第21页
     ·本文的研究框架第21-23页
第2章 自组织理论概述第23-34页
   ·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3-29页
     ·自组织理论第23-24页
     ·耗散结构理论第24-26页
     ·熵理论第26-29页
   ·自组织特征第29页
   ·自组织与他组织第29-32页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涵义第29-30页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联系与区别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科技创新集群的涵义及其自组织特征第34-45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涵义第34-41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相关概念第34-36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发展层次第36-37页
     ·科技创新集群系统要素第37-41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自组织特征第41-44页
     ·集群要素的自增强性第41-42页
     ·集群创新能力的自放大性第42-43页
     ·集群系统的自调整性第43页
     ·集群的环境自适应性第43-44页
     ·集群的迭代趋优性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模型构建第45-62页
   ·科技创新集群自组织性条件分析第45-50页
     ·开放性条件第45-46页
     ·稳定态条件第46-49页
     ·诱发条件第49-50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熵变分析及其自组织形式第50-57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熵变分析第50-55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自组织形式第55-57页
   ·科技创新集群的形成机理第57-61页
     ·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模型第57-58页
     ·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第58-60页
     ·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协同机制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实证研究第62-82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现状第62-69页
     ·中关村的发展阶段第62-64页
     ·中关村发展的特色之路第64-67页
     ·中关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67-69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形成机理分析第69-76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环境分析第69-70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动力条件分析第70-71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协同条件分析第71页
     ·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形成的路径分析第71-76页
   ·提高中关村科技创新集群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第76-81页
     ·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第76-78页
     ·中观层面的协作网络第78-79页
     ·微观层面的动力机制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用光子晶体技术提高LED光取出效率的研究
下一篇:地震应急救灾物资配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