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家庭监护概述及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穿戴式医疗仪器 | 第10-11页 |
·人体传感网络 | 第11-12页 |
·常用呼吸信号的检测方法 | 第12-13页 |
·压力传感器获取呼吸信号 | 第12页 |
·温度传感器获取呼吸信号 | 第12页 |
·电阻抗式呼吸测量方法 | 第12页 |
·呼吸感应体积描记法 | 第12-13页 |
·通过心电信息获取呼吸信号 | 第13页 |
·通过脉搏波信号获取呼吸信号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论文工作与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论文工作 | 第15页 |
·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的设计 | 第16-23页 |
·设计目标 | 第16页 |
·常用方法的调研与分析 | 第16-17页 |
·呼吸监测方案的确定 | 第17-18页 |
·穿戴式动态呼吸监测的方案 | 第17-18页 |
·从心电和脉搏波信号中提取呼吸的方案 | 第18页 |
·穿戴式呼吸监测系统分析设计 | 第18-22页 |
·系统需求概述 | 第18-19页 |
·系统软硬件需求分析 | 第19页 |
·元器件的选择 | 第19-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穿戴式动态呼吸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23-36页 |
·总体设计思路 | 第23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3-29页 |
·BSN节点板的设计 | 第23-26页 |
·呼吸传感器板的设计 | 第26-29页 |
·基站板的硬件设计 | 第29页 |
·通讯协议的设计 | 第29-31页 |
·躯感网协议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 第29-30页 |
·适应于躯感网的协议设计 | 第30-31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1-35页 |
·单片机程序设计 | 第31-34页 |
·上位机程序设计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非接触心电与脉搏波中提取呼吸信号的方法研究 | 第36-47页 |
·非接触信号基础 | 第36-38页 |
·非接触心电与呼吸 | 第36-38页 |
·非接触脉搏波与呼吸 | 第38页 |
·信号处理方法 | 第38-41页 |
·信号的预处理 | 第38-39页 |
·频域分析 | 第39-40页 |
·峰值检测的方法 | 第40页 |
·滤波器的设计 | 第40-41页 |
·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呼吸信号 | 第41-42页 |
·基于心电信号R波幅值变化的方法 | 第41-42页 |
·基于心电信号R-R间期变化的方法 | 第42页 |
·从脉搏波信号中提取呼吸信号 | 第42-44页 |
·基于脉搏波峰值幅值变化的方法 | 第42-43页 |
·基于脉搏波周期时间变化的方法 | 第43-44页 |
·呼吸率的检测方法 | 第4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4-46页 |
·相关系数计算 | 第45页 |
·平均水平 | 第45-46页 |
·离散程度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 第47-52页 |
·系统硬件调试 | 第47-50页 |
·呼吸传感器板硬件调试 | 第47-50页 |
·节点板与呼吸传感器的联合调试 | 第50页 |
·系统软件调试 | 第50-51页 |
·呼吸信号产生调试 | 第50-51页 |
·呼吸与无线部分、3D加速度联调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实验与实验结果 | 第52-59页 |
·系统性能测试实验与结果 | 第52页 |
·穿戴式呼吸监测实验与结果 | 第52-54页 |
·非接触心电和脉搏波中提取呼吸信号的实验与结果 | 第54-55页 |
·实验设计与描述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页 |
·综合性实验与结果 | 第55-58页 |
·实验目标 | 第55-56页 |
·实验步骤 | 第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主要工作成果 | 第59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一 呼吸传感器及系统实物图 | 第67-68页 |
附录二 PC机界面显示图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