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5页 |
·铜的用途及市场 | 第8-11页 |
·铜的性质 | 第8-9页 |
·铜的用途 | 第9-10页 |
·铜的分布 | 第10页 |
·铜的市场 | 第10-11页 |
·传统铜冶炼技术概况 | 第11-15页 |
·铜冶炼工业的发展简史 | 第11-12页 |
·铜的造锍熔炼 | 第12-13页 |
·铜锍的吹炼 | 第13-14页 |
·粗铜的火法精炼 | 第14-15页 |
·铜的电解精炼 | 第15页 |
·铜的湿法冶金和生物冶金技术 | 第15-22页 |
·生物浸铜技术的优点和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生物浸铜的微生物种类 | 第17-19页 |
·生物浸铜原理 | 第19页 |
·生物浸铜的方法 | 第19-20页 |
·浸出液萃取和反萃 | 第20-21页 |
·电解沉积 | 第21-22页 |
·生物冶金工作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机械活化硫铁矿对堆浸液的处理 | 第25-30页 |
·实验及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工艺流程 | 第26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反应液固比的影响 | 第27-28页 |
·球磨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硫代硫酸钠对堆浸液的处理 | 第30-41页 |
·实验及工艺流程 | 第30-31页 |
·实验步骤 | 第30页 |
·工艺流程 | 第30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8页 |
·硫代硫酸钠用量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堆浸液pH值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反应温度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Fe~(2+)浓度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Fe~(3+)浓度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初始Cu~(2+)浓度对铜沉淀率和Fe~(3+)还原率的影响 | 第38页 |
·放大实验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硫酸铜的制备及经济技术指标 | 第41-49页 |
·硫化铜渣回收制备硫酸铜 | 第41-44页 |
·双氧水氧化浸出 | 第41-42页 |
·蒸发浓缩和结晶 | 第42-43页 |
·五水硫酸铜的生产过程 | 第43-44页 |
·工艺流程 | 第44页 |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型 | 第44-46页 |
·物料衡算 | 第44-45页 |
·设备选型 | 第45-46页 |
·工程设计及设备流程图 | 第46页 |
·投资估算 | 第46-47页 |
·经济效益估算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