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纪念性景观概述 | 第12-17页 |
·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景观 | 第12页 |
·纪念 | 第12-13页 |
·纪念性景观 | 第13-14页 |
·纪念性景观的形式和分类 | 第14-17页 |
·按景观的形式类型分类 | 第14-15页 |
·按景观的形成过程分类 | 第15-17页 |
第3章 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态势 | 第17-22页 |
·纪念性景观的历史沿革 | 第17-20页 |
·纪念主题的鲜明性 | 第17-18页 |
·景观形式的多元性 | 第18-19页 |
·纪念方式的人性化 | 第19-20页 |
·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科技化导入纪念性景观 | 第20-21页 |
·简约成为纪念性景观的风格 | 第21页 |
·系统化控制纪念性景观设计 | 第21-22页 |
第4章 纪念性景观的意境与文化 | 第22-36页 |
·意境是纪念性景观的真谛 | 第22-25页 |
·现象学、建筑现象学的理论与意境 | 第22-23页 |
·意境是纪念性景观的场所特质 | 第23-24页 |
·纪念性景观对意境的追求 | 第24-25页 |
·意境表达以心理学为前提 | 第25-29页 |
·纪念性体验的理论解读 | 第25-26页 |
·纪念性景观环境的体验者 | 第26-27页 |
·人类景观体验的过程 | 第27-29页 |
·环境对意境表达起支撑作用 | 第29-35页 |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9-32页 |
·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二者的同一性 | 第34页 |
·二者的差异性 | 第34-35页 |
·文化性的导入 | 第35-36页 |
·文化是信息沉淀的线索 | 第35页 |
·标志物形式中的文化 | 第35-36页 |
第5章 纪念性景观设计表达以心理体验为标志 | 第36-54页 |
·深度、广度的揭示性设计表达 | 第36-39页 |
·形体符号层的抽象 | 第36-37页 |
·空间意义层的深邃 | 第37-38页 |
·意境层的精华 | 第38页 |
·思想情感层的精彩 | 第38-39页 |
·不同几何形态的心理体验导向与设计表达 | 第39-43页 |
·形状特征的表达 | 第39-42页 |
·尺度特征的表达 | 第42-43页 |
·心理体验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组织设计的表达技巧 | 第43-54页 |
·纪念性景观意义表达的结构组织 | 第44-51页 |
·线形空间序列与非线形空间序列 | 第51页 |
·闭合式空间序列与开敞式空间序列 | 第51-54页 |
第6章 设计实例分析——监利县周老嘴中美人民友谊纪念园景观方案设计 | 第54-66页 |
·历史背景及项目概况 | 第54-58页 |
·项目背景 | 第54-56页 |
·“飞虎队”简介 | 第56-57页 |
·中美人民友谊纪念园基地概况 | 第57-58页 |
·设计指导思想 | 第58-59页 |
·规划理念 | 第58页 |
·规划原则 | 第58-59页 |
·总体布局 | 第59-66页 |
·中美人民友谊纪念园区规划 | 第59-64页 |
·中美人民友谊纪念园建筑设计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页 |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