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第11-55页 |
第一章 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概述 | 第11-39页 |
第一节 免疫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天然免疫对病原分子的识别 | 第12-18页 |
一 TLR结构和功能 | 第12-15页 |
二 RLR的结构和功能 | 第15-17页 |
三 DNA受体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病毒诱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 第18-39页 |
一 TLRs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18-29页 |
二 RLR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29-36页 |
三 细胞信号通路中的负调控因子 | 第36-39页 |
第二章 泛素化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分子调控作用 | 第39-55页 |
第一节 泛素简介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泛素结合结构域蛋白 | 第41-44页 |
第三节 蛋白酶体 | 第44页 |
第四节 去泛素化酶 | 第44-47页 |
第五节 泛素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 第47-55页 |
一 泛素在NF-κB信号通路中的调节作用 | 第48-51页 |
二 泛素在IRF3通路中的调控作用 | 第51-53页 |
三 参与泛素化修饰调控免疫反应的病毒蛋白 | 第53-5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工作 | 第55-83页 |
第一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55-83页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第55-57页 |
一 细胞培养所需材料 | 第55页 |
二 哺乳动物表达载体及构建载体所需材料 | 第55页 |
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相关材料 | 第55-56页 |
四 RT-PCR实验 | 第56页 |
五 ELISA实验相关材料 | 第56页 |
六 病毒空斑实验相关材料 | 第56页 |
七 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实验相关材料 | 第56页 |
八 细胞器分离实验相关材料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第57-62页 |
一 质粒构建及DNA纯化 | 第57-58页 |
二 细胞培养和外源基因瞬时转染 | 第58页 |
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酶筛选实验 | 第58-59页 |
四 RT-PCR实验 | 第59页 |
五 ELISA实验 | 第59-60页 |
六 空斑实验 | 第60页 |
七 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实验 | 第60-61页 |
八 亚细胞器分离实验 | 第61-62页 |
九 泛素化实验 | 第62页 |
十 抗体制备 | 第62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62-81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立项依据概述 | 第62页 |
二 蛋白酶候选基因筛选 | 第62-64页 |
三 OTUB1和OTUB2对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 第64-71页 |
四 OTUB1和OTUB2抑制胞内poly I:C诱导的细胞抗病毒反应 | 第71-72页 |
五 OTUB1和OTUB2抑制VISA介导的信号通路 | 第72-73页 |
六 OTUB1和OTUB2参与VISA复合物的组装 | 第73-77页 |
七 OTUB1和OTUB2介导TRAF3和TRAF6去泛素化 | 第77-81页 |
第四节 讨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8页 |
缩略语标注 | 第98-101页 |
作者简历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